□ 龙敏飞
春节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持续爆红,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哪吒因此成为顶流IP,“跟着哪吒去旅游”成为新的打卡方式。四川宜宾的哪吒行宫、哪吒欢乐世界,河南西峡的哪吒庙,天津陈塘庄等地的游客量,都在不断增长。这些人之所以前来打卡,跟电影《哪吒2》紧密相关。甚至于,因与《哪吒2》电影中“七色宝莲”造型非常相似,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错金铜博山炉”,也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因为一部戏,带红许多城。“跟着哪吒去旅行”是影视作品与文旅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类似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跟着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去旅行,许多游客在取景地新疆阿勒泰地区邂逅诗与远方;在电视剧《繁花》取景地原址打造的夜游景区正式开放后,游客数一度暴涨……影视作品作为具备足够影响力的传播载体,能够将虚拟的故事与现实的城市风貌紧密结合起来,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这种创新探索,不仅带来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值得尝试。
流量的到来虽是良好的开端,但后续还有很多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游客数量的突然增长,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是否能跟上,包括交通是否顺畅、公共卫生设施是否完备、景区标识是否清晰等,将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也会影响城市的好评度。再比如,在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是否有长远眼光,还只是简单地盲目跟风追IP?一旦流量的到来碰见的是粗放的旅游发展模式,则很难形成长久且持续的吸引力,也不利于当地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
“跟着哪吒去旅行”给文旅发展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要想接住这“泼天富贵”,就需要在追求流量的同时追求品质。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品质,在完善基础设施、旅游产品供给等方面做文章,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努力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让当地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另一方面,要做好服务文章,不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导游、商家等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坚决打击冷漠、敷衍甚至宰客等不良行为,让城市形象更好地树立起来。
蹭“哪吒”这样的热点关键是要有长远谋划。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各地既要善于借力文化IP的流量效应,也要注重品质与内涵的提升工程,让游客们每一次旅行都能受到心灵的洗礼、文化的感染,唯此,才能更好地释放中华文化的光芒,推动文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你评我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