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首都民生的“保障官”
2024年首农食品集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4%
□ 本报记者 丁 莹
“首农食品集团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优化结构、固本强基、防范风险、保供稳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1月21日,记者从首农食品集团2025年工作会暨一届三次职代会上获悉,2024年首农食品集团利润总额36.10亿元,同比增长91.75%;净利润23.51亿元,同比增长310.34%;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85%;在京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1%,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截至2024年末,该集团资产总额1886.67亿元,同比增长4.4%。
据介绍,2024年,首农食品集团不断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该集团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和价值创造优先理念,加快推动企业对标与经营分析指标体系建设、战略梳理和精细化核算;持续推动贸易业务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开展贸易业务的二级企业由11家精减至7家,年末存货同比下降15.49%,资金占用额同比降低10.38%,年化资金周转率比年初增加0.06次;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京粮龙江L—乳酸生产线升级改造、西冷城市更新等项目,樱桃谷股票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首农产业园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获得上交所正式受理。
作为具有优良传统的知名国企,首农食品集团坚持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潜力。该集团深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北京奶牛中心发布我国第一个奶牛商业化联合育种数据库;首农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基因编辑抗蓝耳猪新产品;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落户首农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园,成功获批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北京黑猪回归北京”项目第一窝猪宝宝顺利诞生。为激活数据价值,让数据生“金”,首农畜牧公司入账数据资产账面价值约330万元,评估价值约2000万元,获北京市管企业首笔涉农数据资产质押贷款1020万元;三元食品获批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京粮生物“阿洛酮糖”和“15万吨麦芽糖”项目获批山东省级数字化车间认证。
首农食品集团履行首都国企社会责任,全面提升首都“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综合保障能力。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方面,首农食品集团农业生产稳中有升。黑龙江双河农场2.6万公顷耕地粮食总产21.16万吨,同比增加0.64万吨;天津清河农场530多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北京市翠湖农业智慧创新工场二期建成投产,成功开展越夏茬口生产;北京农业中关村智慧蔬菜工场项目设施农业应用场景与开放创新平台建成,入选《2024年国有企业应用场景白皮书》;远洋渔业实现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6%,不断丰富首都市民餐桌。
在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方面,该集团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发展大局,高质量完成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食品供应服务,完成30万吨仓房的绿色仓储能力提升;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有序承接北京市八里桥市场、西南郊市场商户,实现北京东部地区农产品保供工作的有序衔接,总计签约商户1398户,出租率达99.59%。
在全面服务首都城市更新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首农食品集团西南郊园区南地块成为北京市首批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第一个上市项目。北京奶子房牛场、东郊农场、五里店等保障房、安置房项目完成建设;整治提升润枫公园土地12.5公顷,拆除违建房屋面积约2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任务。
如今“首农”商标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首农食品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50位、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4位;三元、大红门、华都、花桥4个品牌入选新一批“中华老字号”,红星集体农庄、长阳农场入选新一批“北京老字号”。三元食品与天坛国家级IP、中国举重队联名借势,推动新鲜战略持续落地。首农美好生活市集登陆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地;首农食品集团旗下二商肉食新开大红门、月盛斋门店893家,糖酒集团新开华都酒、京华茶门店37家,首农味业新开六必居门店14家。首农食品集团全年线上销售超过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