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岳 倩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随着产销量的增加,汽车召回规模也呈大幅增长趋势。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召回信息显示,当年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141个。其中,共涉及58家车企的300余款车型,召回总量自2019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万辆,共召回汽车11236796辆,同比上涨67.1%,新能源汽车召回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从月度分布来看,2024年8月成为召回数量最多的月份,共有12家汽车生产企业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总计召回305.7万辆汽车。1月和9月也是召回数量较高的月份,分别达到了255.1万辆和113.8万辆。其中,1月有13家车企参与召回,9月则有14家车企。
数据显示,2024年单次数量超过50万辆的召回共有8次。其中,特斯拉因“车门解锁逻辑控制问题”和“前备箱闩锁总成系统故障”先后于2024年1月和8月实施了两次大规模召回活动,涉及旗下全系在华销售车型,单次召回数量均在160万辆以上。宝马针对车主自行改装方向盘可能装配了带有缺陷的高田安全气囊进行了大范围召回,涵盖车辆总数1357944辆;还因其配备的400W电动冷却液泵插头位置及结构设计问题,可能造成短路,召回超过687910辆汽车。神龙汽车对雪铁龙世嘉进行了大批量召回,主要问题为“涂层破损后的弹簧长期受拉伸压缩应力影响可能出现断裂”。本田因“燃油泵问题”和“制动踏板传感器信号偏移”召回了包括讴歌品牌在内的全系车型。现代因“制动系统的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召回ix35、胜达汽车共计559349辆。奔驰因“轮速传感器外壳材料防潮性能不足”召回进口A级、B级、CLA等汽车共计523094辆。
从各国别召回情况来看,德系品牌全年召回总量最多,达到405.14万辆,同比涨幅超过2.5倍。美系品牌紧随其后,全年共计召回354.13辆,同比上涨为45.4%。欧系品牌全年召回总量85.9万辆,同比涨幅2667.4%。韩系品牌2024年共计召回60.5万辆,同比上涨629.2%。自主品牌召回总量也明显提升,为44.6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81.1%。日系品牌在2024年召回总量为173.37万辆,是唯一一个召回总量出现同比下滑的国别品牌。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的增长,新能源车召回整体规模呈倍数增长的趋势,相关产品质量和技术问题引起重视。据统计,2024年全年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召回公告共有50个,涉及缺陷车辆超415万辆,是2023年召回数量的3倍左右,约占2024年全年召回总量的37%。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容忽视。2024年,因动力电池相关故障所引发的召回次数为14次,占新能源汽车整体召回次数的三成多。目前,OTA是新能源车召回的主要解决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召回模式,OTA升级的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免去到店的麻烦,同时也能大幅降低厂商的召回成本。近年来,通过OTA远程升级进行召回不再局限于新能源车。2024年,通过OTA升级来修复车辆问题的召回次数达到12次,其中,新能源汽车共有7次,另外5次为燃油车。宝马、长安汽车、广汽传祺、沃尔沃均采用OTA升级的方式对旗下燃油动力车型进行召回。随着汽车OTA技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部门对于OTA升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OTA升级有望在汽车召回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24年,包括变更召回、再次召回、扩大召回在内的召回活动次数相较往年明显增多,共达到30次,占全年召回次数的21.3%。其中,扩大召回正在逐步成为汽车召回的一大趋势。具体来看,“燃油泵问题”成为引发扩大召回的主要因素,涉及丰田、雷克萨斯、奔驰等多个品牌。汽车厂商通过扩大召回范围,为更多的潜在缺陷车辆提供修复,将有效减少因车辆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同时,缺陷调查在推动车企实施召回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在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被动召回共有14次,涵盖自主、合资和进口品牌。其中不乏豪华品牌的身影,如奥迪因“360°影像显示异常”和“48V启动发电机供电故障”召回国产奥迪A4L、国产奥迪A6L以及多款进口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