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肖微 于青青 本报记者 徐东周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沧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把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加强标准化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地方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的对接,提速标准运用向经济社会全域拓展。截至目前,该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55项、行业标准139项。
以标准化促效能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该局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和先进企业示范作用,建立了38个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梯队,实施滚动培育,2024年以来,常丰线缆有限公司、河北振兴砂轮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2项企业标准获得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分别为3个、12个。
该局纵深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定《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及“领跑者”评估工作流程指南》。截至目前,沧州市累计15396家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产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38925项。
利用沧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试点城市的契机,该局选取龙头企业先行对标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带动和影响其他企业积极对标,开展技术标准比对研究,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质量效益。目前,该市487家企业完成对标结果声明649项。同时,该局结合“质量月”企业服务行等活动对标准化资助、标准化项目创建、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推动企业从“对标达标”向“立标创标”转变。
以标准化促精准化,撬动产业创新发展。该局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助推全国首个盐碱地特色农业领域的国家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落户沧州,海兴盐碱地特色产业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获批立项,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黄骅旱碱麦生产技术规程》《滨海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规程》已发布实施,2024年已发布盐碱地种植地方标准立项计划7项。
该局还推进绿色港口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国能黄骅港务有限公司承担的该市第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煤炭粉尘回收利用及生态水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该公司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煤炭港口粉尘控制规范》已发布实施,将解决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粉尘治理和含煤污水处理难题,有效提升煤炭码头粉尘污染治理水平。
该局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以管道装备、古籍印刷、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技术基础标准研制和应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乐海乐器有限公司分别承担的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评估,将借助标准化建设成果,发扬工匠精神,为促进相关消费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以标准化促规范化,打造服务创新标杆。该局规范公共服务行为,助力东光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编制569项行政审批服务标准体系,率先设立标准化乡(镇)村服务站,成功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标准化服务模式;沧州渤海国际会展中心在成为省级首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完善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成功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该局还推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帮助沧州市首个国家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泊头福星园老年公寓,经过2年建设,构建338项标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获批省级养老护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该局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探索标准化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培育打造吴桥县桑园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献县南河头乡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基础设施、环境生态、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基层组织建设等乡村社会化服务各环节有标可循、依标运行。东光县众思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预计到2025年7月建成中草药生产示范区,通过标准种植技术应用,全年增加经济效益250万元,同时可减轻对水源、土壤、大气的污染程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