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是宁夏枸杞核心产区之一。该县整合各类资金1亿余元,从种植、加工、科研、营销、品牌等环节支持补助经营主体,先后建成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枸杞加工城,积极推进枸杞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目前拥有枸杞加工企业124家,其中龙头企业34家,培育出“宁夏红”“早康”“玺赞”“杞滋堂”等自主知名品牌80个,占宁夏名牌总数的70%。这是记者1月19日从在北京召开的中宁枸杞产业论坛上获悉的。
此次论坛全方位展示了中宁枸杞的独特魅力和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枸杞产业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中宁县副县长伏刚透露,近年来,中宁县大力实施基地稳杞、龙头保杞、科技兴杞、质量立杞、品牌强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加快构建产业标准、绿色防控、质量检验、产品溯源“四大体系”,推进现代枸杞全产业链条聚“链”成势,新质生产力向“新”发力。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包晓燕表示,中宁县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共享发展模式,早康、杞滋堂、永寿堂等公司对接农户和合作社种植基地3600多公顷,基本做到产销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
据介绍,中宁枸杞不断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精深加工企业积极创新,目前已研发枸杞酵素、枸杞糖肽等新品20种,枸杞及其精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120余种;拥有专利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枸杞原浆、枸杞清汁、枸杞果酒、枸杞糖肽等多项专利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杞滋堂正在以至少每月两款、每年50款的速度开发新品、升级老品,从第一代干果枸杞、第二代传统枸杞原浆,再到第三代超微粉碎枸杞原浆,不断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据中宁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李琼介绍,中宁县在推动枸杞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枸杞+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以枸杞文化为载体,聚焦中宁蒿子面、黄羊钱鞭、剪纸等独具特色的非遗、民俗文化,通过音乐、小品、舞蹈等艺术形式,创作了“红枸杞”文艺精品,打造黄羊钱鞭舞台剧等。让游客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宁枸杞文化。中宁县打造了主要由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杞滋堂健康体验馆、天湖生态旅游区组成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发出一批枸杞康养生态民宿。在当地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特色民宿、规模以上酒店设置枸杞康养中心,增加枸杞宴、沙疗、盐浴等康养服务项目;开发推广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主题线路,将观赏性强、体验感好的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交易中心、枸杞药用研发生产企业等资源纳入全县特色旅游线路。
在枸杞产业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就枸杞产业科技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市场拓展等各抒己见,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为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建议。在品牌营销论坛环节,许多嘉宾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中宁枸杞与文旅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宁枸杞产业融合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