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安徽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结硕果

2025-01-08 14:59:59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李 辉

“两年来,安徽共牵头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32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710项,制定团体标准549项。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个,获批国家标准验证点1个,国家强制性标准统计分析点1个。建成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9个,培养标准化工程师803人、企业标准总监4500人。”1月3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副局长陈睿介绍了安徽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相关情况。

据介绍,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复安徽省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先行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该省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3个有力促进”为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标准化支撑。

有力促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在量子信息领域制定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1项;在聚变能源领域制定国家标准6项、国际联盟标准27项,助力科创高地建设;设立省重点研发计划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重点支持聚变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标准研究,立项标准化项目126项,支持经费2000万元,支持制定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38项,培养高层次标准化人才77人。

有力促进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推动国家智能语音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21个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牵头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30项,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在10个重点产业开展标准稳链工程,支持奇瑞汽车、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等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6项,在汽车领域参与国家标准占比达到39.2%;制定换电站建设、新能源汽车二手车评估等地方标准,为汽车产业后市场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积极承担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底座标准制定,赋能以中国声谷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有力促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共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项。在人工智能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信息技术 用户界面 全双工语音交互》,推进语音交互技术国际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发布国际标准两项;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在研国际标准15项。安徽农业大学制定茶叶分类国际标准,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1人荣获ISO杰出贡献奖,1人荣获IEC 1906奖,1人当选ISO项目委员会主席。

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方面,制定《安徽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标准68项,其中,在水泥制造、半导体、木材加工、汽车维修等领域制定排放类强制性标准18项。

该省聚焦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累计发布农业领域地方标准1172项,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87个。聚焦“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进《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建设,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地方标准43项;加强城镇规划、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海绵城市标准研制,发布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相关地方标准227项。

安徽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地方标准研制,有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制定发布《文博场所(馆)旅游标识设置指南》,批准立项《研学旅游基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安徽省地方标准。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其中涉及文化旅游融合的项目25项。

在促进政府效能提升方面,该省发布企业开办“六个一”服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地方标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发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区网格化工作指引》等社区治理有关标准15项。

据黄山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韩开云介绍,近年来,黄山市坚持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围绕大黄山战略定位、七个强市目标任务,依托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积极推进全域标准化工作,坚持以标准化保护“一座名山”,以标准化传承“一脉文化”,以标准化扮靓“一座城市”,以标准化激活“一方市场”。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安徽如何以标准提升助力“两新”推进的?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温家铨在回答中国质量报记者提问时说,安徽省在全国较早出台《安徽省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参与制定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国家标准25项,发布地方标准105项,明确加快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制定实施等10项重点任务,更好支撑安徽省开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目前,已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9项,发布地方标准39项。下一步,将加快计划内标准的研制,组织新一轮标准的申报工作,加强标准的应用实施,聚力市场环境的营造。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