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京味儿好酒”
——牛栏山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产品出口量
□ 晞 畅
“魁盛号酒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近日,在2025中贸国际供应链产业就业创业工程启动会议上,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以下简称“牛栏山”)旗下的魁盛号酒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品质,荣获“大使夫人中国文化行”推荐产品殊荣。
本次启动会有众多国内外行业专家及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夫人出席。牛栏山作为地道“京味儿”的清香型白酒代表生产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使二锅头成为“中国味儿”在异国他乡的一张独特名片,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白酒背后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
守正创新 品质至上
说起“京味儿”,不得不说萦绕在青砖灰瓦与唇齿舌尖的“刀子”及300多年前从北方“烧刀子”技艺演变而来的“二锅头”。二锅头这款以酿酒工艺命名的白酒,自诞生起便深深烙上京味文化的印记。
地缸发酵是清香型白酒的关键酿造环节。早在元代以前,酿酒人便将大缸埋在地下以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使酒的发酵更加顺利。这一创举奠定了地缸发酵法的基石,成为现代发酵工艺的重要源头之一。2008年,“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酿造工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品质至上、文化为魂”的魁盛号酒便是这一酿造技艺的忠实传承者。
地缸发酵法具有诸多优点。一方面,它能够有效隔离杂质。地缸发酵如同一个天然的屏障,将土壤中的杂质和有害细菌与酒体隔离开来,从而确保酒体的纯净卫生。另一方面,在发酵期间,地缸有助于精准调节温度,维持发酵环境的稳定与适宜。地缸发酵的周期通常约为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酿酒人需要及时、精准地掌握酒度的变化。通过3段科学控温,精心构筑酒醅温床,使酒醅在发酵过程中逐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理化反应,确保酒的纯正风味。
这种独特的发酵方式不仅保证了酒体的质量和稳定性,还赋予魁盛号酒独特的风味特点。中国酿酒大师、二锅头技艺传承人高景炎对魁盛号酒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具有清亮透明、香气馥郁优雅、口味醇厚等特点,风格独特。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牛栏山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牛栏山陆续建立了检测分析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特色菌种库、酒体设计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工作室等科研平台,为掌握二锅头核心技术和打造牛栏山二锅头特色风味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牛栏山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化发展。由牛栏山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牛栏山二锅头酒》于2008年5月发布实施。
扬帆出海 文化先行
白酒文化的背后是中国文化,文化认同是消费的前提,也是白酒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曾表示,“产区”是全球消费者对于优秀的酒类饮品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世界烈酒最好的品质表达方式。
在第14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的“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授牌仪式上,牛栏山所在的北京市顺义区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这里土壤肥沃、水源优良,为魁盛号酒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和环境。魁盛号酒精选优质高粱作为原料,通过麸曲或糖化酶、酒母(或活性干酵母)的糖化发酵,酿造出了具有地道“京味儿”的清香型白酒。
此外,魁盛号酒的瓶身设计独具匠心,巧妙融入了提梁卣的造型元素。其采用国瓷胎体,并结合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宫廷珐琅彩进行精心装饰。这种设计将北京的皇家风范与高雅气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提升了魁盛号酒的视觉美感,更为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传播酒文化的重要载体。
早在1988年,牛栏山就勇敢地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其产品陆续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北京醇”摘得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桂冠。2021年,牛栏山出口白酒产品80万升,约260万美元。2024年,牛栏山参加在澳门举办的首届白酒国际调酒大赛,巧妙地借助鸡尾酒这一全球通用语言,将白酒融入国外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文化交融与接纳。
当这杯二锅头“出海”之时,不仅是产品远行,更是文化输出。牛栏山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喜爱,为全球消费者送上美酒与文化的享受,让中华酒礼文化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辉,为推动中国酒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