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一部署是党中央在准确认识阶段性问题和深刻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矛盾的关键举措,旨在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强调行业自律到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可以看到中央层面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态度更加鲜明,所规制的对象也愈发清晰。
“内卷式”竞争本质上是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的存量竞争,既不利于推进技术创新、扩大有效投资,又容易造成企业的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下降,导致市场失序风险上升,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平台经济领域的“内卷式”竞争,不仅不利于平台企业自身创新发展,还会损害平台内中小经营者、劳动者权益。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大力整治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妨碍市场有效运行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各类乱象蔓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着力促进企业之间有序竞争。紧盯行业内横向恶性竞争,加强对“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的跟踪研究和风险研判,强化对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的合规引导和监管规范,引导行业加强自律。紧盯上下游纵向恶性竞争,重点纠治以资本、技术、规模等优势地位挤压中小经营者生存空间的问题,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竞争生态。
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对能源、医药、教育、旅游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妥善应对价格突发事件。针对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持续加大执法力度。聚焦医药、公用事业、殡葬、建材、民爆等重点领域,坚决整治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等问题。
切实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秩序。引导平台企业优化规则、合理收费,纠正“流量至上”“低价为王”等侵犯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网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完善网售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着力压实平台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召回监管。加强平台竞争行为研究和实时监测,强化与平台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推动解决反映的突出问题。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