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对标“六化”要求指导天津监督站服务保障项目建设
□ 黄 洁 本报记者 李 青
近日,记者从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获悉,天津监督站在监重点项目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日前成功打通全流程,并顺利生产出合格产品。
据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总站对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信息化管理、模块化建设、数字化交付的“六化”要求,以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为突破口,指导天津监督站及时总结监管经验,助力各项目高质量建设。
突出重点增强检查针对性
天津监督站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灵活运用多种检查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受控。
该站对各承包商的管道预制场定期开展专项抽查,重点抽查管道防腐、焊接工艺评定、焊接人员资质等。为确保热处理工序质量,各预制场均配备管道热处理温度监控设备,实现全程监控。在模块化预制场,该站依托移动现场检验室和移动检测车,对钢结构材质、节点焊接质量及防腐层厚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的监督抽检复测。
同时,该站对天津南港乙烯等项目的一、二级地管防腐厂和热力管网管道防腐厂开展飞行检查,重点抽查质量管理体系等,累计查出问题53项。
针对前期检查中发现的包设备内部质量问题,天津监督站联合建设单位编制质量管控方案,明确参建各方管理职责、质量监管重点以及应附带的质量证明文件等。
为确保管道安装质量,天津监督站对管道安装实施过程及检查记录进行周期性抽查,对超高压蒸汽管线、乙烯装置冷箱入口管线等进行重点抽查;联合建设单位开展管道内洁常态化抽查,确保管道系统的整体质量。
为加强法兰紧固管理,该站首次大范围应用定力矩紧固技术,编制质量管控方案,设置关键法兰紧固前条件核查停监点;制定抽检方案和复测方案,组织技术服务单位对关键法兰定力矩进行交叉抽检复核。
在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建设中,该站加大对设计文件(图纸)的抽查力度和频次,重点抽查符合性、准确性,促进设计标准化。
优化流程提高监管效率
为提高监管效率,天津监督站坚持质量监督事前控制,结合施工进度和以往项目监督经验,全面梳理容易发生普遍性、系统性问题以及“低老坏”问题的工序、重点部位,制定98项专项检查清单,明确检查时间和项目(装置),做实质量监管事前精准控制。
天津监督站全面实施“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创优评审”二级检查模式,对所有重点项目和重点关注项目开展符合性评审,督促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合格运行。同时,对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等进行阶段性创优评审,推动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为给项目创优打下坚实基础,天津监督站联合建设单位开展贯穿项目建设全周期的样板引路工程,重点抽查施工单位按照样板施工的执行情况,有效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和水平。
为了加强对防火工程的质量管控,天津监督站与建设单位联合编制《南港乙烯项目防火涂料保护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比办法》,联合组建了评比验收小组,对各主项单元的防火工程逐一进行检查、打分和评级。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首次实行“十完五交”制度,要求中交时交工资料完成80%。天津监督站联合建设单位,在项目进入“三查四定”阶段后,开展交工归档资料专项检查,确保中交资料数量和质量达标。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监督效能
天津监督站在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与质量监督工作相融合,实现各专业全过程线上质量管控。
为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天津监督站应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系统,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上传见证隐蔽资料、质量控制点、监理日志等资料,并在线进行停监点、质量控制点报验。监督工程师定期查看系统上的质量管理资料。
与此同时,该站还应用中国石化阀门施工管理工作系统,对阀门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阀门“一物一码”,保障现场阀门质量得到有效监控。
该站尝试“一体化监管”新模式,将监理人员纳入统一管理,协助专业监督工程师开展远程视频检查工作。同时,该站为监理单位配备移动单兵设备,要求监理人员巡视、旁站时开启,并对AB级质量控制点验收全过程视频记录,每周将材料上传至一体化监管平台。监督工程师随时呼叫移动单兵,检查监理人员履职情况,抽查质量控制点验收情况。
此外,天津监督站还积极推进“智能化监督、智慧化检验”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天津监督站党支部书记皮伟表示,将继续以“六化”为引领,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和方法手段,为打造更多高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