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好着力点 抓住关键点 瞄准突破点
——市场监管总局全力推进质量强链工作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初夏5月,首都北京,生机盎然。
5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首次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质量强链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是市场监管总局推进质量工作有力有效有感的具体实践,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同推动这项工作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盛夏8月,羊城广州,热情洋溢。
8月27日,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报2024年质量强链工作有关情况,部署进一步推进质量强链工作。罗文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质量强链是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总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设置质量强链专项,启动实施十大标志性项目;各地积极响应,地方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大力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点线面质量联动提升,初步构建了质量强链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新疆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打造了涵盖“电池片+光伏玻璃+配套产品+组件+储能+智能制造”的光伏全产业链,成为全区经济增长新亮点。
图为在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自动化流水线在生产光伏玻璃。
张进刚 摄
初冬11月,石头城南京,橙黄橘绿。
11月27日,“质量强链媒体行”活动走进江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质量报等中央媒体通过走进企业、走进一线,实地采访质量强链的工作经验与成效。
市场监管总局专门介绍质量强链总体情况,也披露了我国开展质量强链工作取得的最新成绩——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出台了质量提升工作方案,部署推进952个质量强链项目,2087家链主企业、18万家链员企业、2952家赋能机构参与,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889个……从华北到华南再到华东,3个不同的城市、3场不同的活动,都只为同一件事情——质量强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在多个场合提及产业链供应链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分类施策,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点线面质量联动提升,突破一批“卡脖子”质量瓶颈,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提质增效,质量对产业建圈强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
粤港澳大湾区研发能力突出、工业制造基础雄厚,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近年来,从基础零部件到整体系统的智能集成,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多个赛道正在大湾区蓬勃发展,众多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校聚集于此,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智能、更灵活的方向迈进。图为11月14日,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双足机器人SA01的行走能力。
毛思倩 摄
迅速行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党组高度重视质量强链工作,迅速行动,今年年初就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出台《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质量强链工作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分类施策,提出明确的行动目标:通过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新格局,实现上中下游各环节质量联动发展,推动点线面各层级质量协同共进,在打造安全可靠、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显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先期布局建设一批质量基础设施项目,支撑行动目标实现。
《指导意见》围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点线面提升、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对建圈强链的支撑性、强化质量政策激励约束作用3个方面,部署了11项重点工作,即“绘制1套图谱清单、突出3个重点、强化4个支撑、发挥3个作用”。绘制1套图谱清单,即绘制质量图谱和质量问题清单、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突出3个重点,即着眼点上突破,打好质量攻坚战;着眼线上联动,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着眼面上提升,促进区域质量协同发展。强化4个支撑,即以现代先进的测量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力,以协同领先的标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以专业高效的检验检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以权威公信的质量认证认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端化。发挥3个作用,即发挥质量政策的示范引领作用、政策激励作用、底线约束作用。
《指导意见》高度重视联动机制建设,提出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建立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推动链上成员协作;深化质量基础设施资源集成服务机制,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要素集成融合、资源开放共享。
2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部署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会议专门对质量强链工作进行部署。
随后,市场监管总局专门成立质量强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于5月27日召开首次会议,审议通过《质量强链专项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此次会议要求,要强化纵向管理,压实责任链条,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密切横向协作,明确任务清单,凝聚工作合力;注重过程管理,实行挂图作战,严格执行项目策划书、项目立项书、项目完工书和项目结算表“三书一表”制度;严格财政纪律,规范资金使用,守住廉洁底线;加强统筹推进,加快成果转化,强化央地联动,推动社会协同攻关。
近年来,河北省河间市以建设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石油钻采装备、计算机服务器三大再制造产业,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让再制造走向“再智造”,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图为日前在位于河间市的特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河北)有限公司,工人在整理产品。
牟 宇 摄
设立专项
在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大楼里,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墙上“挂图作战”,定期更新最新的质量强链专项项目进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当前,党中央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建设质量强国必须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为建立和发展产业生态圈、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提供质量要素支持。目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尤其是一些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一些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产品、部件、材料质量可靠性不高,部分领域质量基础设施存在短板。这迫切要求增强产业链质量竞争优势,尤其是要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为此,市场监管总局设立质量强链专项,启动实施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
4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召开质量强链专项项目启动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部署在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领域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以质量强链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会议强调,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抓好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过程管理、协同配合、资源整合,特别是要严格执行项目策划书、项目立项书、项目完工书、项目结算表“三书一表”制度,全力以赴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落细。各相关牵头和指导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压实责任链条,实行挂图作战,建立专项调度机制,凝聚质量强链专项工作合力。要严格纪律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同推动质量强链工作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更好推动质量强链专项高质量完成,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实施“挂图作战”,确保每一个项目既能按计划跟进进度,又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初见成效
8月27日,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既是对前期质量强链工作的总结,更是对下一步质量强链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
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实施的质量强链专项也交出了自己的“期中考试”答卷——不到半年时间,就有19项国家标准、18项计量技术规范完成立项,1项国际标准通过投票,19项计量装置和标准物质进入实质研制阶段,15项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方案完成设计,量子计算性能关键指标等27项阶段性研究成果投入试点应用。
而且,一批制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质量瓶颈实现了重大突破:电动汽车超充项目建立充电桩远程计量系统和大数据库,累计接入充电桩13.5万台、超充桩500台,线上线下电能计量测量结果一致性超过90%;动力电池项目创新生产质量管理模式,锂离子电池单体缺陷等级从ppm(百万分之一)级降低至ppb(十亿分之一)级;新型显示项目建立彩色光刻胶材料性能测试评价方法,偏光片核心供应商不良率下降60%;高端科研仪器项目成功研制一维硅纳米光栅等3项标准物质,填补了我国100纳米以下尺度一级标准物质空白。
仍在突破
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强调,市场监管系统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综合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手段,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生态圈,为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铺好赛道,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好质量支撑。
这是对全国质量强链工作的再部署,也是对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的鼓励和鞭策。更重要的是,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也在会上正式“亮相”——市场监管总局结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和各地产业发展实际,遴选实施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60个、传统产业40个。
质量提升永无止境,质量强链仍在突破,质量对产业建圈强链的支撑作用正在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