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扎实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 本报记者 彭 燮
“厂龄”快30年的江西千多多家具有限公司重新找回“创业”干劲,成品合格率由2022年的82%提升到2024年的97%;
浙江省湖州市设立吴兴童装、南浔木业、安吉办公椅等10个共享实验室,帮助中小企业节省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等费用超50万元;
湖北天则泵业经过专家指导改进了生产工艺,所需人工少了近一半,月处理能力提升66%,帮扶以来已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近900万元;
福建荣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帮助35家按摩器具供应链上游企业提升质量评定等级,实现供应链相关方降本增效;
珠三角地区离网光伏企业产品合格率从2020年的80%提升至2024年95%以上,相关企业出口额已达到数十亿元;
…………
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背景下,上述变化令人振奋。企业、行业活力更强了、质量底气更足了、发展前景更广了,这些变化的背后,包含着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在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中所付出的努力。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按照《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质量技术帮扶为抓手,采用入企指导、质量分析、“质量问诊”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顽疾,提升产品质量。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项工作的成效——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已累计帮扶企业16.5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13.8万家,覆盖产业集聚区1763个。
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提质”是抓手,“强企”是目的。在“提质”的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用好市场监管综合“工具箱”,瞄准企业的“急难愁盼”,开良方、出良策、见实效。
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为区域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转型发展“加油”。
2024年,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京津沪渝四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建立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实践协作机制,推动产品向质量高可靠性、品质高适配性转变。截至目前,已帮扶企业1.2万家次,培育孵化企业670家。被帮扶企业之一的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摘得4项全球第一。
为推动“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广东省湛江市小家电产业提质增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引入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助力企业开发“爆款”新产品。目前,已协助8家企业获得区域品牌认证,推动30多家企业取得出口认证,为企业节省质量成本累计达700多万元。
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为行业、企业质量提升“加油”。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推行绒山羊纤维细度动态监测、推广标准化养殖等系列措施,推动毛绒纤维及其制品提质升级。监测数据显示,鄂托克旗超细型、特细型和细型羊只比例从2021年的31.93%增长至55.8%,羊绒品质稳步提升。
浙江省丽水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竹木产业质量升级下功夫,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帮扶。目前已累计搜集、解决问题78件次,推动企业工业产值大幅提升。
福建省惠安县校服产业是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校服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组织该省纤检中心把检测中心建在产业集聚区,从企业车间找问题。2024年,惠安校服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50亿元。
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为各地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加油”。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对化肥、电线电缆等8个行业的106家生产许可获证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先后抽调技术专家208人次,消除质量安全风险隐患191条。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对冷轧带肋钢筋行业开展“质量体检进企业”帮扶,确立了涵盖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原辅材料管理等6个方面44个“体检指标”,帮助企业解决突出质量问题36项。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全市51家水泥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开展检验能力验证活动和质量分析帮扶会,帮助企业全面理解新版国家标准要求,提升产品检验能力和质量安全管控水平;以验证活动发现的问题为导向,组织召开质量分析帮扶会,确保生产企业持续保持获证生产条件。
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为行业、企业突破质量瓶颈“加油”。
四川省南充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一家企业产品不符合新国家标准要求,抽检不合格的问题,组织技术专家进驻公司,从生产一线找出了六大类9个质量隐患,督促指导企业逐一完成整改。
安徽省定远县市场监管局发挥技术专家“特派员”作用,聚焦被帮扶企业安徽亚兰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需求,全面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并提供数智化升级改造方案,帮助公司从“家庭作坊”一跃成为国内密封行业的“明星企业”。
正如一家被帮扶企业所说的,“质量技术帮扶,真是帮在我们的心坎上!”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不仅让被帮扶企业、行业“获得感”满满,也让市场监管工作的“可知可感度”有了进一步提升。
【产品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