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海峰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业政策持续优化及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白酒产业正逐步向产区化、高端化、多元化、数字化及绿色化转型。如何紧抓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建设机遇,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18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吕梁汾阳举办质量提升行动助力汾酒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活动。活动邀请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的专家,以及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今世缘股份公司等企业的代表开展交流研讨,并走访当地企业调研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发展现状,了解其需求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在调研中专家代表发现,部分白酒企业存在虚标成分、原粮质量不达标、发酵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同时,汾酒专业镇面临品牌价值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执行标准滞后等挑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内白酒的生产质量和专业镇的发展进程。
针对上述问题,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与生产企业、专业机构深入讨论后,决定以构建特级清香型白酒产区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为突破口,通过实施产区分类分级产品认证和食品真实性认证,全面提升原粮品质、标准化酿造、质量管理、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促进特级清香型白酒产区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效益增长。
为此,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山西特级清香型白酒产区建设方案》,建设措施包括明晰产区边界、构建产区标识制度体系、完善白酒评价技术标准、实施产区产品分类分级认证、构建全链条追溯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导强链补链7个方面,目标是将汾阳打造成为依托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产区引领、集聚发展的特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实现总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的全面跃升,并推动白酒产业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型。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与汾阳市政府紧密合作,运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着力推动工作落实。目前,已完成对汾阳市内酿酒企业的摸底调研,确定关键信息,并初步构建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分级要求、分类分级认证等制度体系,并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赋能、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该局试行白酒企业精细化管理,推进“一品一批一建档”试点创建和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帮助杏花村汾酒厂建成信息化管理系统,帮助山西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较成熟的“食品质量技术档案”纸质模板。同时,该局持续推进酒类生产企业全面接入食品生产信息化追溯系统,并运用二维码标签,确保企业食品安全追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食品生产监管的精准性。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把标准化作为推动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从标准制修订、技术咨询、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制定高水平团体标准,以标准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杏花村汾酒厂等企业参与制定《清香型白酒》等国家标准3项、山西省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9项。通过实施“标准化+专业镇”行动,山西省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引领,有效推动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向高标准、高质量迈进。
该局持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帮扶汾阳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通过检验检测机构CMA、CATL“双认证”,检验能力覆盖白酒检验全项,并免费为专业镇企业检验白酒产品500余批次,为企业节约费用30余万元。
据了解,下一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将联合多方共同研讨质量分级要求的参数范围及合理性,编制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并开展试点产品的认证工作;全面开展产区产品认证工作,构建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清香型白酒的品牌形象,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引入多元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归集和共享,确保产区制度体系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