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技术优势 深化对接帮扶
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运用市场监管工具箱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刘洪荣 陈 永
本报记者 江 岱
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印发,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进行调整完善,对冷轧带肋钢筋、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钢丝绳、胶合板、细木工板、安全帽6种产品(以下简称“6种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福建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以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为导向,通过对接行政、帮扶企业,上下联动助力企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好办易办。
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重要工业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近年来,一些生产企业在取证方面存在“对相关规定和产品实施细则了解不深入、对产品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落实不到位、对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关规定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对此,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实施技术对接行政,主动靠前服务,通过以研带学的方式配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成立相关领域的工许审查员和业内资深技术专家团队,增补和扩充6种产品工许审查员共93名,建立健全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强化许可技术支撑。
同时,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对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对6种产品生产企业在提交申请材料、落实产业政策、完善检验要求等方面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确保技术审查工作质量。此外,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还配合对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智慧一体化平台行政审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新增6种产品纳入审批系统,更好发挥市场监管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在服务企业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高效作用。
此外,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还积极推行技术对接企业,将审查与帮扶相融合,根据实际情况围绕6种产品对福建省50家左右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摸底,扎扎实实掌握生产企业薄弱环节,为生产许可审批工作提供专业有力的服务支撑。
今年6月至11月,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审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对23家申证企业开展许可现场审查及针对性帮扶行动,累计提出120余条审查意见,涵盖生产检验设备设施、技术人员能力、落实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生产检验过程控制等多个方面。
针对人造板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较小、技术能力水平较低、质量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审查技术人员采取“以审带帮”的形式,向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和宣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意识。对于审查未通过的企业,审查技术人员针对关键问题提出具体详细的整改意见,帮助企业落实整改完善,有效解决了企业取证难、耗时长等困境,助力人造板行业的发展。
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产品是质量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审查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审查对企业在产品图纸设计、检验规范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帮扶指导,加强企业对相关国家标准的培训学习和检验能力规范提升,进一步防控产品质量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
福建省工许审查中心方面表示,将进一步严把生产许可审查关,坚持各环节科学、公正、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继续统筹强化技术把关,多措并举推动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