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今天你‘吃谷’了吗”……近一段时间,“谷子经济”持续升温,备受市场关注。在A股市场,今年7月以来,多家涉及“谷子经济”的公司股价频频涨停,“谷子经济”指数也一直快速爬升,至12月4日累计涨幅达35%以上。
“谷子”是英文“GOODS”(商品)的中文音译,指与泛二次元相关的游戏、动漫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周边产品)。“谷子”种类繁多,包括徽章、立牌、卡片、挂件、手办等,购买“谷子”通常被称为“吃谷”。而“谷子经济”是指围绕这些IP周边商品形成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
“谷子经济”能够火起来,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有学者指出,“谷子”从二次元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从年轻人的新风尚落地生根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主要动力在于消费新势力崛起及消费心理变迁。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对二次元文化的接受度较高,推动包括“谷子”在内的二次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他们愈发追求品牌、文化及个性化商品,也更加愿意“悦己”,即为情感需求和情绪价值买单。而二次元文化中的周边产品能够持续为年轻人提供情感满足。CIC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达到4.6亿人,2023年接近5亿人,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2亿人。
庞大的用户基础为“谷子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189亿元增长至221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2%。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5900亿元。市场快速增长,吸引更多的资本加入进来。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新增“谷子经济”相关企业1万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4%。截至11月,现存“谷子经济”相关企业6.4万余家。
“谷子经济”红火起来之后,一些市场隐忧也逐渐显现。作为新兴市场,“谷子经济”相关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竞争并不规范。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一些商家求“量”求“快”,生产的“谷子”产品质量较差,有的商家甚至采用劣质材料制作产品。为售卖产品,部分商家过度炒作、虚假宣传。有的热门“谷子”价格涨幅过快,导致盲目攀比、跟风等问题,对未成年人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谷子经济”热也带火二手市场,该市场鱼龙混杂,交易骗局时有发生。
“谷子”是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经营活动中不断出现版权纠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制作和销售盗版侵权的“谷子”产品。一些热门动漫、游戏的周边产品被侵权问题尤其严重。未经授权的仿制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不仅侵犯了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正版产品的销售,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会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消费体验。
从小众圈子发展成为消费风尚,“谷子经济”作为文化娱乐消费的一部分,如今实现“破圈”发展,也代表了消费升级的方向。而要让“谷子经济”健康成长,实现长久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方面要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谷子经济”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要求,加强对“谷子”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细化版权保护法规标准,为“谷子经济”产业链合法合规运行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相关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谷子经济”与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健康参与“谷圈”,不投机、不炒作,支持购买正版产品,自觉抵制盗版行为;提高防骗意识和维权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