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旅游贡献“中国经验”
首个由中国牵头完成的ISO旅游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本报记者 何 可
自去年12月以来,我国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成为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流量密码”。近日,“流量密码”里又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标准印记。
1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首个由中国牵头完成的《旅游及相关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要求与建议》(ISO 14785:2024)国际标准。
“这项国际标准的成功发布,标志着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开启了新的篇章,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李玉冰在发布会上表示,ISO 14785:2024将促进全球旅游业规范管理和品质提升,也为支撑我国免签政策实施、便利境外游客来华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了解,ISO 14785:2024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政产学研单位,于2021年11月正式立项。该标准聚焦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多场景和各环节,创新提出了关于线上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并对2014年由西班牙牵头的国际标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信息咨询和接待服务—要求》进行修订,最终形成新版综合性标准。
“标准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目的地推广、服务人员、基础设施、建议与投诉管理等6个方面。”据该标准牵头起草人方琳介绍,标准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规范了各国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范围、内容和质量要求,让游客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获取旅游信息,享受更周到、更友好的服务。
“据我们了解,西班牙、英国、南非等国家已经采用了这个标准,说明标准的适用性还是比较强的。”方琳说,随着未来更多的国家采标用标,游客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化的信息咨询服务。
记者注意到,与2014年版标准相比,ISO 14785:2024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如对标准适用对象进行了拓展,新标准中提到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包括常见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提供公共咨询服务的景区游客中心、旅行社门店,设置在机场、酒店等场所的旅游咨询台,还有移动端应用及各类旅游官网、第三方平台等在线平台。同时,增加了线上旅游咨询服务的要求,针对自助游、自驾游等个性化旅游中制定出行攻略的新需求,新版标准引导各类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渠道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更加高效的旅游规划体验。
“标准化工作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技术本身,它是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行业的桥梁,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石。”据李玉冰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继续推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加快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并积极履行ISO常任理事国职责,持续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治理和活动,鼓励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包括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在内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促进国际标准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