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良与莠 标准说了算
卫生巾产品长度引关注折射消费市场之变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继续用还是扔掉,这是个难题。”家住广东省深圳市的韩女士最近一直在纠结这样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诘问。原来她这段时间在浏览社交媒体时发现,自己常用的几款卫生巾产品上了社交媒体的“黑名单”,被曝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质量问题。
和韩女士一样纠结卫生巾产品的女性消费者不在少数。自11月上旬“卫生巾长度‘缩水’”事件冲上热搜以来,有关卫生巾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话题范围也从最初的“长度”扩展至卫生巾产品质量安全的多个方面。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卫生巾消费市场,有大约4亿名适龄消费女性和千亿级市场规模。目前国内市场中,国产品牌约占7成份额。小小卫生巾不仅市场巨大,也关乎广大女性身心健康。
测量“误差”易引发“误会”
记者从市面上销售的主流卫生巾产品中看到,卫生巾的长度单位通常以毫米(mm)计算,并在包装上有明确体现,同时根据使用场景和吸收能力的不同,卫生巾的长度也会有所不同。如一般日用卫生巾的长度在240mm左右,而加长型、量大型或夜用卫生巾的长度则在280mm至420mm之间。还有一种超小号的同类品称为护垫,其长度通常在150mm至180mm之间。
目前,我国卫生巾产品执行的主要产品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卫生巾(护垫)》(GB/T 8939-2018)。该标准规定的卫生巾技术指标有全长偏差、条质量偏差、吸水倍率、吸收速度、pH、甲醛含量、可迁移性荧光物质、交货水分、背胶剥离强度9项。卫生护垫的技术指标有7项(没有“条质量偏差”和“吸收速度”)。此次事件的“主角”长度与指技术指标中的“全长偏差”有关。
国标规定,卫生巾/卫生垫的全长偏差为±4%。对于全长偏差的测量,该标准也有详细方法:用直尺测量试样的全长(从试样最长处量取),准确至1mm,每种同样规格样品测量6片试样,6片试样至少来自两个销售包装,每包至少取两片。取6片试样的平均值,按公式计算全长偏差,结果修约至整位数。
中国造纸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卫生巾结构由上到下主要分为面层、导流层、吸收芯体、底层等。卫生巾全长偏差指标中的全长是指产品的全长,而不是产品吸收芯体的长度。为了确保吸收芯体的密封性,卫生巾产品四周通常需设计有一定宽度的密封边,其连同内部包裹的吸收芯体,都属于卫生巾有效长度的一部分,对产品的吸收和防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国家标准的严格测量方法,媒体和网友的测量方法一般相对简单一些,也易得出精确度不高、有偏差的数据。记者梳理发现,如果严格按照国标的“全长偏差”测量方法,目前媒体和网友的自测数据绝大部分都符合国家标准。
提升质量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目前卫生巾长度主要与企业采用的模具(刀具)相关。一般来说,企业都会采用符合标准的模具生产卫生巾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但受到生产工艺、制作流程等因素影响,卫生巾的长度会有一定程度误差。
梳理有关卫生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后,记者发现我国卫生巾产品总体质量合格率很高。如今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卫生纸、卫生巾(含卫生护垫)、纸巾纸等5种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其中卫生巾(含卫生护垫)共抽查11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卫生巾(含卫生护垫)不合格发现率为0%,即全部合格。天津市市场监管委2019年第一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卫生巾(卫生护垫)同样全部合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度反映的是消费者对“量”的不满,人们通常所说的“质量”,“质”永远在“量”之前,女性消费者对卫生巾质量问题越来越关注,侧面反映其诉求和“痛点”,企业及品牌方如何围绕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持续提升质量,才是提高经营业绩,在消费者心中重塑品牌形象的重心。
尊重消费者的反馈与建议,对企业和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我国卫生巾行业也正在逐步完善相关标准。记者查询发现,计划号为20241954-T-607的国家标准计划《卫生巾(护垫)》正在起草,项目周期16个月,下达日期为2024年6月28日。
中国造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倡导所有生产企业在严格遵照国家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前提下,不断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客服人员的培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更丰富的选择。同时希望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正规产品,如发现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诉或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