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晓航)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召开全区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工作推进视频调度会,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会上专题部署全区市场监管领域燃气气瓶“打非治违”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液化石油气瓶“阳光充装+社会监督”气瓶监管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压实了气瓶充装单位主体责任;抓实“问题瓶”治理,召回更新50kg“气液双相”钢瓶15272个,清除非自闭阀气瓶15万个,进一步保障了气瓶质量安全;立案查办气瓶违法充装案件22件,公布典型案例2批,进一步规范了气瓶充装行为。
会议强调,全区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推进“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深入追查案件上下游线索,对违法行为“打点断链挖源”,推进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发布典型案例,强化震慑效应,持续保持狠打“问题瓶”高压态势,确保守牢燃气气瓶安全底线。
会议要求全区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措施,突出3项重点任务。
首先是要坚决清除3类“问题瓶”,禁止充装50Kg“气液双相”钢瓶和非自闭阀气瓶,依法查处过期瓶、报废瓶和非自有产权气瓶,配合公安、住建等部门依法查处充装站以外的上下游“黑气瓶”。
其次是要强化气瓶检验机构监管,实现全覆盖检查,督促气瓶检验机构持续满足核准条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定期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气瓶严格报废处理;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加强气瓶检验报告抽查,依法严厉查办气瓶检验站违规行为;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将违法的检验机构通报属地监管部门、辖区检验机构和充装企业。
再次是要提升充装本质安全水平,强化社会治理,指导充装单位将充装现场的视频监控接入城镇燃气“阳光充装”平台;强化溯源治理,督促企业健全气瓶追溯管理系统;强化全流程管理,协助燃气主管部门推进“最后一公里”配送改革工作。
【信息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