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华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近日,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专访时,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高建民深有感触地说。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论述10周年。10年跋涉,10年笃行,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升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崛起。
2023年,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质量纲领性文件——《纲要》正式实施。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纲要》各项部署落实落地,重大工程、重点行动扎实有力推进,重要工作机制持续优化,质量政策制度不断健全。从宏观效果看,我国质量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从职责任务看,我国质量工作取得创新发展。
高建民认为,《纲要》的深入实施使得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也不断丰富了质量的内涵和外延——质量不再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狭义范畴,而是拓展为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如社会文化的高质量、经济的高质量等。“很高兴地看到,很多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发展目标,中船集团、中车集团等企业还提出了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的战略规划。”他说。
《纲要》将“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作为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进行专门部署,并提出“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3项重点任务。“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也是《纲要》提出的7个专项工程之一。
高建民认为,《纲要》的实施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NQI(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概念进一步为全社会所接受。尤其是作为NQI要素之一的标准,现在已被视为与发明专利价值相当甚至更高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正全面推进《纲要》贯彻实施,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镇),更好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全力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重大实效和标志性成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一些领域尤其是一些企业在质量提升过程中,仍缺乏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法和体系。质量不仅包含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宏观管理问题,也涉及质量改进等微观技术问题,并且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如何采取系统方法和手段实现质量提升,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高建民建议,在推动《纲要》进一步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应尽快制定科学的质量指数指标,科学度量企业和社会的质量水平与能力。同时面向企业开展企业标准化工程、企业质量数字化工程等,发挥企业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推动实现“三个转变”,从而汇聚质量强国建设强大动能。
【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