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我们隆回县北山镇石矿村村民现在还无法享受快递进村的服务,村里年轻人大多不在家里,老人领快递需要来回走6公里的路,极不便利。去代收点取快递,一个快递还要付费3元,石矿村周围几个村的情况都一样。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这一类问题。”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湖南省邵阳市网民日前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表示,由于快递不进村,当地村民取快递成了麻烦。
对此,邵阳市邮政部门回复称,目前仅邮政、顺丰的快件服务范围涵盖到村,其余快递仅支持到镇上自取。下一步,邮政部门将同交通、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一道,引导“通达兔”系快递稳步推进快递进村工作。
农村寄递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渠道。只有突破快递进村的现实瓶颈,农村的消费潜力才能进一步释放。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快递进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从快递下乡工程到快递进村工程,再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不断向纵深推进。数据显示,目前每天有1亿多件包裹在农村进出,全国建制村快递覆盖率达到90%以上,累计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600余个,整合村邮站、“三农”服务站、村里小商超等,累计建设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切实为广大农民带来便捷。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10年前增长近13倍;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同比增长12.5%。
也要看到,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尚不完善,服务能力存在不足,运行质效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寄递物流发展的短板和堵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较高,很多农村老人身边并没有年轻家人日常陪同,且不具备驾驭机动车能力,只能靠蹬三轮或步行的方式到乡镇快递点取快递,既费力又不安全,这使得快递进村甚至到家门口的必要性更为凸显。
农村寄递物流网络覆盖不全、建设推进较慢,问题出在哪儿?一言以蔽之,实施成本高,综合收益低。具体而言,一是工业品进入农村地区下行物流配送效率低、费用高,同时,农村消费水平差,快递件总量小且分散,单票派送成本较高;二是农产品进入城镇区域的上行效率也较低,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程度不足,销售季节性强,又有保鲜、时限等要求,对快递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挑战;三是缺乏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农村地区快递业务尚未实现标准化,快递企业资源分散,网点重复建设,信息难共享,资源不互补,导致快递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由此看来,打通农村快递物流堵点,实现降本增效,总体方向是加强相关方合作。快递企业在自建服务网络的同时,应探索更好地开展末端共配。要广泛开展“快快合作”(快递企业间合作),减少行业内卷,发挥各自优势,补足各自弱项,高效提升农村快递服务网络覆盖面;大力推进“客邮合作”(客运企业与邮政机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网络发达、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的优势,与交通运输企业合作,实现客车搭载邮件快件进村;深入开展“邮快合作”(邮政机构与快递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农村地区邮政网点全、服务网络广的优势,快递企业与邮政机构开展农村快件代收代投服务;积极推进“快商合作”(快递企业与农村商超合作),利用商超建设农村快递服务站点,推动快件投递、网上销售、电商培训、乡村振兴等多项服务功能叠加。与此同时,加快技术设备迭代升级,推动城市地区的产能和设备适时向乡镇、农村地区转移,自动化分拣设备加速普及,行业生产效率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运营成本持续下降。
当然,快递行业末端与许多经营主体存在交集,关系错综复杂,需要政府部门更好发挥作用才能更好运转。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各利益方开展合作、融合发展,出台政策推进快递进村工程,聚焦加快农村邮政体系、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协调发展体系、冷链寄递体系等建设,让利益各方都贡献资源、共享资源,切实打通农村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最先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