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让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2024-11-05 11:47:00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11月5日至10日,第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我国连续第7次举办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再次向世界释放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强烈信号。

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扩大自主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从主办方公布的一系列数字看,本届进博会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00家展商参加企业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7届“全勤生”。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强大信心,也展现了各方希望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共同意愿。

开放是进博会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不断升级扩容,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多个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外贸形势也好于预期,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6.2%。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有如此表现实属难得。这是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结果。近年来,从不断削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到在增值电信业务等领域启动扩大开放试点,再到推动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与多个国家推进自贸协定谈判,中国扩大开放步履不停。

进博会举办6年以来,“朋友圈”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全球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许多企业在这里寻到商机。前6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更重要的是,进博会不断强化国际展示平台属性,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参展商能在这里接触到来自全球的同行或跨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探寻合作新机遇。从展品变成商品,从展商变成投资商,越来越多的国外参展商通过进博会拓宽市场,找到更多合作伙伴,走进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不少跨国公司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和受惠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也通过中国这个独具特色的大市场,实现更具广度的世界性和更具深度的全球化。

历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大市场对世界的吸引力进一步彰显。今后,中国扩大开放将更加深入。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扩大开放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中国将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外界期待,这些重磅利好的具体路线图能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明确。

进博会通过汇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开放功能,已然成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试验平台,也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在近日该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所说,中国正在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愿以进博会为契机,同各方一道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让中国大市场的机遇各国共享、惠及万家”。

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探店福特全新探险者:标配配置丰富 ...

  • 腾势N7迎来OTA 智驾/智舱/底 ...

  • 观察 | 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出路在 ...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 ...

  • 一汽丰田皇冠陆放新车亏电调查 |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