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荆棘路上一往无前——专访IEC/TC9/WG46工作组核心成员、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刘海涛

2024-10-25 14:08:22 中国质量报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刘松瑶

1881年,中国首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趔趄起步,“起跑”落后于他国半个多世纪。车轮滚滚向前,2009年开通的武广高铁已能跑出350千米/小时的“中国速度”,技术应用跻身国际前列。

但在轨道交通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那时的中国仍旧面临着尴尬的处境——还未与国际“接轨”。为了不仅要“说得上话”,而且要掌握标准的话语权,有技术硬实力支撑的中国“探路者”队伍浩荡出发,决心为轨道交通领域的标准平稳“驶出”铺路。

近日,该队伍成员之一、刚刚捧得今年“IEC 1906奖”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刘海涛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专访时,用“举步维艰”一词概括了自己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这10余年。

2009年6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IEC/TC9(国际电工委员会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技术委员会)的WG46(车载多媒体系统国际标准工作组)工作组首次会议召开,当时33岁的刘海涛意气风发,同诸位到场中国专家一道,表达希望牵头主持起草IEC 62580-2《轨道交通 车载多媒体系统 第2部分:视频监控/CCTV服务》的意愿。那时带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他未曾料到,自己会就此踏上一条荆棘之路。

出师不利是第一个“下马威”。IEC 62580-2标准在提案阶段就几经波折,其中一次框架大修令刘海涛记忆犹新。该标准的草案最初按照旧有习惯,以各项设备用途为出发点的系统构成架构进行编写,没跟上国际标准的制定“潮流”。WG46工作组成员经讨论认为,要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角度整体调整草案。

见到这个新名词时,刘海涛慌了神。在彼时,SOA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经研究学习,他才知道这一架构是要把整个视频监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以完成各项服务为出发点,再展开表述有哪些功能可以提供支撑。这与原视角全然不同,相当于要把草案重新编写一遍。修改耗费数月,但刘海涛觉得时间花得值,“这是我们走出的重要一步”。

“100%。”几经修改后,看到了投票阶段赞成率的刘海涛长舒一口气,规范得以正式颁布,他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2010年,让货运列车车厢不需要布线就能通过协同装置“吸”在一起的无线重联技术尚未普及时,中国就有了用于控制通信的重联列车间骨干网技术,用以确保有一定距离的各车厢都能有信号覆盖。中国牵头制定IEC 61375-2-7“无线列车骨干网”国际标准时,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持谨慎态度,认为相关研究较少,纷纷在会议上投下不赞成票。

“经历了几次波澜,我们心理压力都很大。”刘海涛几近放弃,觉得抬眼望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们不想放手。”在中国的坚持下,调研小组成立,进行了多次可行性分析,好在结果喜人,标准制定工作才得以继续开展。刘海涛等人最终得以在这一空白领域率先写上“中国字”。

对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刘海涛不遗余力,IEC 61991“电气隐患防护”国际标准背后也有他辛劳的身影。作为IEC/TC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负责人,他持续将国际标准引入、推广,帮助中国轨道交通从业者消化、吸收。

刘海涛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完成了CRH380A型高速列车、CRH6F型城际动车、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和双层动车组等项目牵引系统的研制,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电气系统、400km/h多制式高速动车组的牵引变流器和网络控制等子系统的研制。紧盯标准的他,助力原有各型动车产品的指标“迈上台阶”。

近年来,中国高铁不断应用国际标准书写中国故事,中国高铁也正从打造国家名片迈向引领国际标准。多项轨道交通领域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打破国际标准由欧洲国家长期主导的局面,制修订标准逐渐实现从非关键技术领域到关键技术领域的转变……说起这些,刘海涛难掩欣慰、自豪之情。

多年无怨无悔付出,为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提供标准支撑、创造有利条件,也成就了刘海涛“沉甸甸”的获奖证书。

刘海涛感慨地说,今年正值IEC/TC9成立100周年、WG46工作组成立20周年,此次获奖意义非凡。百年间,中国在轨道交通国际标准上,终于有了一席之地,他生逢其时,过往艰辛不值一提。

“如今,我国成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刘海涛表示,标准化工作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他想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强对特殊环境条件下轨道交通的研究,把技术转化为标准,让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标准制定中更加活跃。

【对话“IEC 1906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凌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 ...

  • 一汽丰田皇冠陆放新车亏电调查 |  ...

  • 比亚迪车主注意了!60台新车抽奖福 ...

  • 电去哪了?一汽丰田皇冠陆放多个车主 ...

  • 仰望U9全国陆续交付,与用户一同迈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