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牵引作用 助力产业转型
辽宁三季度发布地方标准47项
本报讯 (胡 宇 记者乔燕强)10月16日,记者从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深入实施标准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升级牵引作用,助力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季度,该局共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47项,涉及现代农业等15个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涉及领域增加12个。截至9月底,辽宁省地方标准累计达2096项。
在现代农业方面,该局发布18项地方标准。其中,《玉米大豆轮作耕地保育技术规范》对实现土地用养结合、作物持续丰产增效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水产养殖方面,该局发布5项地方标准。其中,《北方须鳅人工繁殖技术规程》可规范北方须鳅的人工繁殖操作流程,提高苗种质量。
在抗旱保障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农村抗旱物资储备定额》,本着“分级负责、满足急需”的原则,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物资储备定额,可提高资金使用率,规范抗旱物资管理。
在循环经济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能够有效衔接国家关于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要求,突破当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瓶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清洁能源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技术规程》,适用于新改扩建的民用和工业建筑中使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供能的场所,有利于推广清洁能源供能系统的工程化应用。
在通讯技术方面,该局发布3项地方标准。其中,《UHF频段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测试要求》可有效增加电磁环境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实现辽宁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数据融合。
在信息安全方面,该局发布3项地方标准。其中,《工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规范》适用于辽宁工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建设,能有效降低工业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
在大数据管理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适用于对辽宁企业公共信用的综合评价,为有效评估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程度、信用履约能力,准确反映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状况提供了技术指导。
在建筑科技方面,该局发布2项地方标准。其中,《碳纤维增强聚合物-钢管混凝土柱技术规程》相关科研成果可为高耐久性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技术支撑。
在交通运输方面,该局发布5项地方标准。其中,《高速公路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有助于交通行业组织实现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数据资产管理与保护机制,从而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促进数据开放共享。
在矿山建设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超大规模超深井智慧矿山建设规范》为辽宁超大规模超深井矿山企业创新管理、变革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标准空白,将推动高效、节约、安全、环保的智慧矿山建设。
在医疗服务方面,该局发布2项地方标准。其中,《中医舌象信息移动终端采集技术要求》建立了新的舌象采集、诊断标准,改进了舌象脏腑分区识别方法,提高了中医智慧医疗大数据体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在机关事务管理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党政机关后勤 安保服务规范》可实现对机关后勤安保服务队伍的有效监管,提升地方机关后勤安保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
在市场监管方面,该局发布2项地方标准。其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信用评定》能够动态展示安全监管效果,有效满足消费、投资、外贸、监管等领域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信用信息的需求。
在药品管理方面,该局发布地方标准《疫苗生产企业数据接入技术规范》,适用于地方疫苗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实现了以非现场监管替代现场检查,能够有效提升辽宁疫苗风险防控能力和疫苗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