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度多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
肉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0.81%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实习记者 刘松瑶
肉制品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去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和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重点监督抽检肉制品,并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市场监管总局共计对肉制品抽检样品182684批次,不合格样品1473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0.81%。
历次抽检中,肉制品抽检涉及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检测值、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这些属于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肉制品涉及的不合格企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已责令相关地区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产品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
从具体抽检情况来看,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中,2月24日发布的《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1批次肉制品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熟食加工分公司生产的五香鸭肫,其中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4月4日发布的《关于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涉及1批次肉制品抽检不合格产品,具体为标称新疆亿康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纯肉火腿,其中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2023年1月20日发布的《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5月26日发布的《关于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8月2日发布的《关于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11月3日发布的《关于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12月1日发布的《关于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和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肉制品全部合格。
相关链接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长期食用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肝脏积累性中毒,危害肝脏健康。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在水产动物类罐头、酱卤肉制品中不得使用。水产动物类罐头、酱卤肉制品中检出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
山梨酸及其钾盐抗菌性强,防腐效果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熟肉制品(除肉灌肠类外)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的最大使用量为0.075克/千克。熏煮香肠火腿制品中检出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也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中国质量报》【热点食品抽检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