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金字招牌”
宁夏5件产品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 杨 薇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正式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160件地理标志产品列入其中,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盐池滩羊、中宁枸杞、固原胡麻油、彭阳红梅杏5件地理标志产品成功入选。
据了解,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近300亿元,位居全国地理标志品牌第十位;中宁枸杞品牌价值172.88亿元,在法国等33个国家注册商标;盐池滩羊品牌价值71.10亿元。可以看出,宁夏地理标志不但成为相关产品闯市场的“金字招牌”,也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策部署,围绕用好地理标志、提升品牌价值、发展特色产业、造福地方百姓,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标志运用效率明显提升,质量效益全面凸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和盐池滩羊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知识产权局)联合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印发《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的规范管理,统一和规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贺兰山东麓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3年被牛津大学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产区先后从国外引进6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品系),有23个国家的60名国际酿酒师在产区服务,有效提升了酿酒葡萄栽培管理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水平。酿酒葡萄种植将贺兰山东麓近2.33万公顷荒地变成了绿洲,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带动了文化旅游、包装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28万公顷,有酒庄211家(建成酒庄92家,在建119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261亿元。
2021年8月底,盐池滩羊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填补了宁夏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的一项空白。盐池滩羊依托盐池县自然资源,结合当地滩羊养殖经验和游牧、农耕文化精髓,通过加强标准化生产、品质管控、品牌建设等方式,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共存的循环农业模式,构建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全产业链体系。近年来,盐池县始终把滩羊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号”产业和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科学运用“盐池滩羊”地理标志,综合施策,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有力推进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此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知识产权局)副厅长马如林在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宁夏将进一步深化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重点围绕提质强基、品牌建设、产业强链、能力提升四大行动,着力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宁夏地理标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地理标志制度进一步完善,保护水平显著提升,运用效益充分显现,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地理标志对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现。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