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霍一夫)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共组织抽查了60批次车用尿素产品,经检验,不合格5批次。涉及的不合格项目为: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杂质含量(醛类)、杂质含量(钙)、杂质含量(钠)。
车用尿素应用于柴油发动机中,它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从而使柴油车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如果使用纯度不够、质量伪劣的车用尿素,不但尾气排放不达标,同时会对车辆的零部件造成严重损害,进而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本次抽查有两批次产品尿素含量不合格,分别为31.3%、31.2%。使用尿素含量不足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无法达到净化尾气的效果。密度和折光率主要与溶液浓度有关,当尿素含量越高时,密度和折光率也就越大,而尿素含量未达标是导致密度和折光率不达标的最主要原因。本次抽查发现“蓝洁士”“东海龙”两个品牌的产品密度和折光率不符合标准要求。本次抽查有1批次杂质含量(钙)不合格、4批次杂质含量(钠)不合格、1批次杂质含量(醛类)不合格。杂质含量过高,会降低催化效率,严重时会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导致氮氧化合物排放超标,从而降低发动机性能。
专家提醒,在选购和使用时,应注意标识。消费者在购买时要尽量选择有CGT(中国内燃机工业绿色环保认证车用尿素水溶液)标识的产品。同时,加注时避免吸入尿素气体和飞溅入眼、沾染皮肤,一般使用专用管,应尽量一次性使用完,未使用完的车用尿素将盖拧紧,密封保存,禁止添加其他任何物质。另外高温会让尿素分解,低温会让尿素结晶,在购买时要查看标识上的储存说明。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