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标准的力量

2016-11-14 09:44:05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沈 洪

当前,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快速向创新驱动转变,因此,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核心要素。

在工业生产中,计量作为控制质量的基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合格评定则控制质量,三者形成完整的产品质量技术保障链条,这其中标准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一方面,标准化作为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大生产分工体系需要严格的规范;另一方面,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就需要在贸易活动中制定一个为各方所能接受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标准的作用。

早在2200多年前,秦国为一统天下,实行“度同衡、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秦相李斯最早通过标准化原理帮助大秦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设郡县、置礼仪、修施道,确立了华夏帝国的统一文化,才有了泱泱大国的不断发展历史。

从大秦的《度量衡论》说起,秦国将长度、重量、容器统一,由国家制定标准校正。这可以说是历史上,恐怕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而且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到什么程度呢?违反这个国家标准就要被处极刑。当年,还规定了制造兵器的工艺规范,这个制造规范就是产品标准,并且兵器上要刻上工匠的姓名、生产日期,这便是一个品牌。因此,标准和标准化从我国人类文明一开始便出现了。

从“中华老字号”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许多产品名称都是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仅就消费品而言,北京的全聚德、六必居、张小泉、同仁堂、王致和、瑞蚨祥……广东的皇上皇、致美斋、王老吉、石湾公仔……,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中华老字号不仅是品牌,还代表着文化渊源,铸造了消费者心目中的金字招牌。然而,有着350多年历史的“王麻子”日前黯然宣布破产,而“张小泉”又怎能敌过德国的“双立人”。

曾几何时,中华老字号似乎成为人们需要检索的记忆符号。

从世界品牌思考,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技术标准则是品牌的核心。现在世界上5%的品牌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日用消费品而言,我们知道的更多的世界顶级品牌又叫奢侈品牌,是LV、香奈儿、爱马仕……西方品牌很多是以人的名字命名,而我国却很少。其实,以人名为品牌起名,起源于中国。比如,兵器上、万里长城的青砖上必须有工匠名,书画作品上要有作者印章。尤其是我国丝绸产业历史悠久,世界上80%的丝绸产自中国。法国没有缫丝厂,意大利也不养殖蚕茧,可是一条爱马仕品牌的丝绸围巾售价是几千元,而我们的品牌只卖不到100元。

为什么人家卖的是品牌,我们卖的是产品?为什么中华老字号做不成世界品牌?追其根源,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出在标准上。

首先,是我们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期,没有跟上人类文明、标准发展的步伐。其次是中华老字号的产品标准、特别是技术标准,没有一个是国际标准,或者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专业技术标委会推崇的企业产品标准,因此,艰难走向世界。例如,我国中草药很难被世界认可,重要原因就是中草药、中成药制剂,充其量是国家标准,做不成国际标准。由屠呦呦团队制造的青蒿素之所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正是因为走了国际化的路子,不再搞中药制剂,而是做中草药的提纯物。青蒿素的技术标准高明之处在于草药青蒿不使用水熬制剂,而是采用乙醚萃取技术,提纯制造、工业化生产,实属一个标准化过程,正是因为这项顶级的技术标准,才获得了诺贝尔奖。

近年来,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显,成为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的“通行证”。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标准化战略,力求抢占全球标准制高点。随着我国已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性变化,使得标准化工作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产业、贸易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的成败。

当今,标准构成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法规”,成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及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要解决的是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由“制造基地”向“创造基地”转变。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竞争的格局也在变化,从原来的产品竞争、企业竞争演变到区域间整体竞争力的比拼,标准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其背后就是标准化战略。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