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资讯!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资讯>>专家点评>>

共赴一场“数字中国”之约

2023-05-08 16:57:26 中工网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集中展示数字创新成果、分享数字发展机遇——

共赴一场“数字中国”之约

中工网记者 陈曦

“机械手臂”展纸提笔、挥毫泼墨,“名列前茅”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引来现场阵阵惊呼——这是记者近日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看到的景象。“科大讯飞AI 书法机器人将运动智能和机械臂本体技术结合,在复现毛笔路径的过程中,融合力控制、多传带跟踪与联动规划等技术,实现对书法名家作品的临摹。”展区工作人员一语道破“天机”。

八闽灵秀,因“数”而兴;春日榕城,“数”造生机。4月27日至28日,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通过论坛、展览等形式,集中展示数字成果、分享数字创新、共话数字未来。

置身于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数字孪生、虚拟交互等“潮科技”扑面而来,一幅数字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插上“翅膀”

“仿生金枪鱼”泳姿优美,可在近海大围网养殖区进行网衣巡检、水质和鱼群健康监测;搭载多种传感器的“机器狗”,全神贯注地在“智慧工厂”巡视园区环境、检测有毒气体……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制造、能源、养殖等传统行业中,为实体经济插上“数字翅膀”。在展会现场,“数实融合”的成果随处可见。

中国联通展区的一块屏幕上,展现着千里之外的重庆荣昌猪场的画面,在栏生猪的生长、繁殖、健康等数据一目了然。据了解,荣昌拥有中国优质地方猪种质资源,但面临养殖环境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偏低,绿色高效养殖技术较为落后,重大疫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难点,重庆联通为荣昌量身打造了5G智慧养殖(生猪)示范场。”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在猪场放置AI相机、AR全景摄像机、智能自动饲喂器、5G滑轨机器人等环控设备,该系统实现了自动采集生猪的体型、身长及体重等信息,并通过数据计算进行精准下料,有效提高了管理精细度和标准化,降低了饲养成本。

AGV小车满载物料按轨道穿梭;机器人挥动手臂精准注塑,MES看板实时显示产线情况……作为卫浴行业头部品牌,九牧此次展出了i90全水路除菌马桶、i80魔力泡抗菌马桶、健康护理智检机三款“数智”产品,也把数字化全链路的生产、仓储模式带到了展会现场。

“以前的流水线工人正慢慢向技术型工人转型,参与进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中去。”九牧集团运营总裁林晓伟表示,九牧5G数智马桶灯塔工厂每年可生产450万套智能马桶,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提升67%,物流运输效率提升45%,整体综合效率提升37%。目前工厂机器人占比50%,预计2030年实现工厂机器人占比80%。

本届峰会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数字赋能让“治理”走向“智理”

作为连续多届参展的单位,中国铁塔近年来探索将“通信塔”转化为综合、智能的“数字塔”,与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合作,为“数字治理”献上了解决方案。

“目前企业已在全国建起200多万座铁塔,每个村庄至少有两座。”展区讲解员告诉记者,塔上搭载的高清球机摄像头“火眼金睛”,能够拍摄到三公里以内的高清图像,通过多塔协作,可服务于大气环境监测、山林防火监控、近海违规养殖及海漂垃圾监控等治理需求。

在“数字之城”福州,社区“智理”正在成为可能。“小区里的机器人越来越多,‘笨小递’负责转交快递,安防巡逻车‘笨小逻’能实时传回画面……我在家里的健康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也能随时掌握。”福州市仓山区中天社区居民刘奶奶觉得,生活越来越方便、安全。

作为峰会活动之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论坛”在中天社区举行。记者获悉,运用福州移动的5G、大数据等技术,该社区整合社区服务、网格治理等工作模块,构建起智慧平台。社区党委书记陈卉说,结合门禁感知、视频AI等智能设备,这个平台相当于居民24小时在线“保姆”,极大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能力。

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我国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也大幅提升。《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超10亿人,实现1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走进“数字福州”展区,不少参观者正在排队体验一台“e福州”自助终端。市民只要刷身份证,便可自助办理公积金提取、医社保缴交证明、不动产登记证明等近86个高频便民服务事项。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福州全市已累计部署410台“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累计服务量达200万余人次,“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逐步完善。

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云游故宫”,欣赏360度立体高清、纤毫毕现的数字文物;远程就医,不用奔赴千里也能与三甲医院医生“面对面”……此次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吸引了300余家企业单位参加,展会上的诸多成果也昭示着,数字技术正向更多领域渗透,全方位重塑人们的生活。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在本次峰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必须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领企业在海量数据、颠覆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丰富应用场景上发挥更大作用。

阿里云“智能数据湖”、国家电网“猎鹰人工智能视觉一体化芯片”、华为“昇思MindSpore全场景开源AI融合框架”……为鼓励“根技术”创新,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办方重点遴选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以及关键基础技术创新的项目,授予“十佳硬核科技”奖。

华为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姜涛表示,“华为将持续聚焦根技术创新,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战略,以鲲鹏构筑数字根基,以昇腾AI构筑智能根基,携手伙伴共建数智根基,推进计算生态繁荣,夯实算力底座,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信息领域相关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33.5万件,同比增长17.5%。5G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责任编辑: 崔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