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罗玉时 李凯)2月22日,兴义细雨绵绵,记者走进被绿水青山拥抱的贵州欣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伴随着“哞哞哞”的牛叫声,一个剪着短发、戴着眼镜的女子正在向场长询问200多头肉牛喂养情况。牛棚里,牛儿们正悠闲地吃着草料,牛身油光闪亮,白黄黑相间,长得膘肥肉满。
今年37岁的许福敏是土生土长的顶效人,在村民眼中,她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所以曾经她回乡养牛的决定,一度惊掉了亲戚朋友的下巴。
2011年,许福敏从南昌航空大学毕业,这些年她当过出纳,干过会计,也办过养鸡场,曾经的工作收入可观,前景大好,但却是和牛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据许福敏讲述,之所以回乡养牛,是因为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牛是我童年的‘伙伴’,你看,我左手这个伤疤就是小时候割牛草被镰刀划伤留下的,那时候养牛是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我能有今天,都是牛的功劳,所以我想带村民一起养牛,让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走出去。”许福敏说。
为了养好牛,许福敏用了8年的时间去积累养殖经验和储备资金,终于在2019年,许福敏决定撸起袖子开始干。
当家人和邻里村民知道她要养牛时,家人不理解,村民怀疑。
“瞎胡闹!我们祖祖辈辈养了一辈子牛,也没有挣上几个钱。”当初,听说许福敏决定养牛时,父母坚决反对。”“你一个女娃儿家没有任何养牛经验?养牛又脏又苦又累,何必呢。”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
许福敏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从小就上山放牛,下河抓鱼,男孩子干的活路她一样会干,从小就养成了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男孩子的性格,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众人的怀疑,许福敏犯了“牛脾气”。
“我偏不信这个邪。我不仅要养牛,还要把牛养好,养成功。”许福敏说。
2019年,通过各方努力,贵州欣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利成立。
虽然对牛有感情,但始终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作为“门外汉”,许福敏吃了不少苦!由于没有经验,许福敏到吉林进的第一批80头牛就因为消毒不到位,运到合作社就死了20多头,一下让她亏了40多万。
“不甘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后来,许福敏从牛棚搭建、饲料搭配到肉牛的日常管护、病害防治等各个方面,她都亲力亲为,会的就继续总结经验,不会的就再学,费尽心血。她遍读养牛书籍,请教养牛大户,全心全意投入养牛事业,一心扎在牛群里。
如今,通过3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现有圈舍7栋,牛存栏500头,每年出栏量1000头,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养殖、销售一条龙,带动查白村肉牛养殖家庭农场从2019年27户发展到143户,家庭牧场20家,全村牛存栏1379头。农户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养殖协议,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包销,让农户养牛没有后顾之忧。
“她人很好,也能拼,所以牛才养得好!在她的带领下,我家通过养牛赚了些钱,现在正在修房子,不久就可以住上新房子了。”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查白村,说起许福敏带自己致富,村民赵云健笑得合不拢嘴。
在村子里,村民们都说:“跟着福敏干,日子有奔头!”谈起许福敏,村里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看到许福敏干出了名堂,父母也逐渐转变了态度。
许福敏有一个小目标,她想延伸产业链,把“皇菇”牛肉酱和预制菜发展起来,继续当好“牛倌”,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让家乡百姓通过养牛致富过上好日子。
临近中午,许福敏又要给牛准备“午餐”,牛棚外,雨渐渐停了下来,许福敏站在丰茂的皇竹草田,青草正盛,眺望远方,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