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频道>>

甘肃省印发《实施方案》 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2-12-07 15:15:51 中国甘肃网

中国甘肃网12月5日讯(本网记者张玉芳)为推动全省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同意实施《关于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特色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62亿元,加工总产值达到272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提高到33%。打造以牛羊为主的种养循环、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00亿级以上产业强县10个、1000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2个(牛、羊)。到2030年,力争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740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40%,加工总产值达到5251亿元。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突出牛、羊、猪、鸡、奶、草六大产业,打造聚集度高、规模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以张掖—武威为核心的百万头大众型肉牛产业带、平凉—庆阳为核心的百万头高品质特色红牛产业带和甘南—临夏为核心的百万头高原特色牦牛产业带。构建河西走廊、中部沿黄和陇东南3个千万只肉羊产业带,肃南—天祝百万只细毛羊产业带。构建河西走廊50万头荷斯坦奶牛产业带,甘南高原特色牦牛奶产业带,环县、合水、永昌奶山羊和奶绵羊产业带。构建中部、河西走廊和陇东南3个500万头生猪产业带。构建以渭源等10个县为主的蛋鸡生产基地和镇原等5个县为主的肉鸡生产基地。

加快构建标准化规模养殖长效机制

优化布局畜禽良种繁育场建设,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稳步扩大养殖规模,推动畜牧养殖业从千家万户向适度规模转变,将分散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组织起来,统一标准体系,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实现销售。强化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打造肉牛存栏超过40万头的养殖大县5个,肉羊存栏超过100万只的大县10个。

以养殖业带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

在会宁、武山、宁县等19个养殖大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动特色养殖业生态循环发展。围绕种养结合,培育有机肥厂、沼气工程等第三方机构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畜禽粪污密闭贮存发酵池、液体粪污(沼液)田间贮存池、还田管网等设施,增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治理能力。支持养殖场(户)粪污清除、环境控制、密闭式贮存以及堆(沤)肥设施建设,购置粪肥运输和施用机械设备,配套建设粪污输送管网、田间贮存池。到2025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打造“甘味”畜产品知名品牌

持续放大“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效应,通过打好生态牌、绿色牌,讲好“甘味”品牌故事,持之以恒做强产业、做大品牌。继续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发力,协同打造省级“甘味”品牌为引领、地方公用品牌为支撑、企业商标品牌为根本的品牌共建体系。

引导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和经营品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销售局面,构建“线上+线下”“展示+体验”大品牌大营销体系,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参加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各类大型展销活动。

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水平

引进培育大型和超大型龙头企业,坚持综合施策建好园区集群,以产业园为平台健全完善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产品营销体系。改造现有屠宰加工企业,配套完善分割加工、冷藏冷冻、冷链配送等设施设备,开发特色产品,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比例,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以上。鼓励屠宰企业与养殖大县和养殖场加强协作,提升原料保障能力,达到满负荷生产。

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场(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龙头企业2个、50亿元企业5个、10亿元以上企业26个,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46个。

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

推进地方品种保护,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加快牛羊等新品种培育,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选种选配、放牧加补饲等实用技术,促进甘南牦牛提纯复壮。研发、集成一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新技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或规程,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畜产品竞争力。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用数字化赋能养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