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资讯!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资讯>>行业分析>>

剑河:做好“牛文章”,微生态养牛让牛群告别“脏乱差”

2022-12-02 15:30:54 天眼新闻

寒冬时节,位于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镇摆伟村的微生态养牛示范基地却并未因严寒的到来而放缓发展的脚步,养殖人员从早到晚忙碌在管理牛群、修缮牛舍的工作中,为牛群过冬做足准备。

W020221130816492479672.jpg

据悉,摆伟村微生态养牛示范基地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10月正式引入第一批牛犊,目前已养殖西门塔尔牛101头,总产值达300余万元。

走进基地养殖区域,饲养着上百头西门塔尔牛的圈舍宽敞而明亮。过去,传统养殖模式无可避免地会因牲畜排泄物产生异味,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座基地的牛舍没有半点异味。

W020221130816492694078.jpg

“这就是我们基地‘微生态’养殖的由来了。”说话的人名叫毛成明,是整座基地的负责人。话语间,毛成明走到圈舍护栏前,指着圈舍内深褐色的垫层道:“这便是关键所在。”

W020221130816492964414.jpg

原来,通过将碎木屑与特殊制剂混合,将木屑铺满整个圈舍,便可得到微生态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垫层”,牛群粪便所产生氨氮气体都会被垫层内的制剂所降解并消除其中的病菌。

如此一来,基地内不仅没有了异味,还能为牛群的生活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同时,使用后的垫层又能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木屑、草料等原料又能向当地群众采购,助力增收,实现生态种养殖的有益循环。

W020221130816493215398.jpg

“微生态养牛较于传统养牛的优势就在这里,一方面是微生态垫层技术的加持,人力成本少,基本上两三个人就能完成整个基地的工作,另一方面稳定成熟的养殖模式为我们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毛成明说道。

拥有3年微生态养牛经验的毛成明,此前在黄平、雷山等县便已成功发展起自己的养殖基地,为带动家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返回了摆伟村带动家乡群众发展微生态养牛产业。

W020221130816493422085.jpg

“西门塔尔牛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且以稻草、秸秆为主,非常适合我们村发展产业。”摆伟村党支部书记李辉鹏表示,该项目实施可产生经济效益96万元,扣除经营成本后所得的收益属于村集体经济收益,通过示范养殖的方式,还能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生态养牛的行列中来。

村民李代富便是众多加入生态养牛行列中的养殖户之一。

“这种养殖模式卫生多了,牛不容易生病,长肉也快,利润就高很多。”李代富说,当地传统养殖多以黄牛、水牛为主,肉量长得很慢,一年下来,一头牛的利润仅有3000余元。

W020221130816493604712.jpg

通过学习微生态养牛技术,李代富表示,理论上一头西门塔尔牛一年后出栏的纯利润便可达到5000余元,同时,圈舍更加干净卫生,没有了蚊虫危害,降低了人工清理的成本。

“现在我们两口子就能忙得过来,有基地提供的技术和牛种的支持,我自己发展养殖也有了更多底气,明年就打算把规模扩大到50头来。”李代富说。

据介绍,下步,该基地还将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达成合作,让想发展微生态养牛的群众能够获得产业贷款发展养殖,基地则提供草料、技术、回收等支持,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根本保障。

W020221130816493786920.jpg

“这样一来,养殖户其实只需要负责养,出栏后扣除贷款的钱后,每年每头都能给他们带来四五千元的利润。”毛成明表示,针对没有圈舍的群众,甚至可以直接委托基地帮助养殖,出栏后,将利润付给群众,真正实现产业带动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