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海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头连着农业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隆化县通过逐步完善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五级网格监管体系,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全力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良好局面。
横向布局,创建五级网格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重道远,更需真抓实干。该县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网格化监管要求,积极创建了“县+乡镇+村+产业园区+生产基地”五级网格化监管新模式。一是创建以县农业农村局为主体的一级网格单元。由该局农安办牵头,从局属40个股室站所和9个基层区域站遴选269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监管指导员,对全县种植养殖基地实施“一对一”结对,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二是创建以乡镇为主体的二级网格单元。组建25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确保乡镇监管有岗、有职、有责、有人。三是创建以行政村为主体的三级网格单元。由村“两委”确定1名村干部担任三级协管员,共组建三级协管员357名,协助乡镇监管员做好辖区内监管工作。四是创建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四级网格单元。以肉牛、蔬菜、中药材、粮食等所属产业园区为单元,将全县104名动物防疫员和1583名环境保洁员全部纳入四级网格协管员,强化层层监管。五是创建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五级网格单元。与58家龙头企业、130家示范合作社、464个家庭农场、2298个种养大户签订监管责任书,明确主要负责人作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进行自我管理。五个单元以完成本级任务为主要要求,织就了一张“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纵向串联,强化三级监管互动
高质量开展工作,信息互通、监管互动是关键。该县通过建立五级监管网格紧密连接、上下联动、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监管体系,有效织密农安监管防护网。一是明确责任。主要明确县农业农村局负监管责任,乡镇政府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主要责任,经营主体负主体责任,形成了全县监管有抓手、乡镇监管有队伍、村级监管有支撑的全域监管架构。二是协同推进。充分发挥监管中心、监管指导员、监管员、协管员、责任人的主体作用,建立监管微信群,依托省平台引入手机定位技术,实现监管精准化、可视化、生产记录精细化管理。三是全程溯源。全域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在千润超市开展农产品追溯专区试点,无承诺达标合格证的一律不准进入超市,并在全县推广,同时对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基地、分散户大力宣传合格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蔬菜水果批发商主动向大型批发市场、散户索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持续强化了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电子追溯点121家,录入生产经营主体953家,生成电子追溯码5671个,依托省平台巡查检查2730次,开具纸质合格证2.1万张。
同向发力,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盈利之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离不开政府推动、多方联动、主体带动。政府推动方面,实现一二级网格监管员有抓手。争取资金400万元优化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硬件设施,在局属9个基层区域站设立检测室,除进行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基础检测外,每周到县检测中心送检1次。县政府每年安排15万元作为监管检测经费,县乡两级检测成网,实现了农产品检测全覆盖;多方联动方面,实现三四级网格员有待遇。该县每年落实动物防疫经费70万元、农村保洁员经费950万元,全部用于全县357名村级协管员、104名动物防疫员和1583名环境保洁员等协防员工资待遇,协防员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确保网格监管可持续;主体带动方面,实现五级网格员有干劲。该县依托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隆化农产品流通办事处、北京回龙观隆化农产品高档社区直销店等销售渠道,全部达成检测互认协议,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倒逼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该县通过构建“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架构,已发展成为全国粮食产能大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先后获“中国肉牛之乡”“河北大米之乡”“国家级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