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频道>>图文资讯>>

贵州多措并举抓好肉牛扩群增量 金融活水“贷”动产业规模提升

2022-08-30 16:12:27 多彩贵州网

记者 张文莉

壮大养殖规模,推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推行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分户饲养模式;支持建设肉牛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园区或小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近年来,贵州坚持以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为牵引,狠抓牛产业扩量提质。截至6月底,全省牛存栏495.42万头,增长1.2%;牛肉产量10.89万吨,增长6%。


贵州黄牛。

贵州探索“六方合作”模式做大做强牛经济

近日,在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查白村种草养牛示范社养殖场,牛儿们“哞哞”的欢叫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着往食槽内投放饲料,养殖场内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的贵州欣星种养专业合作社现在存栏近500头,每年出栏量1000多头,除了分发农户200多头,还每天提供给附近学校食堂。”查白村副支书刘正刚介绍,合作社主要以肉牛的养殖、销售、饲料加工、牛肉等为主,年产值达1200余元。

为了推进种草养牛模式,义龙新区以查白村为发展试点,按照“六方合作”模式,即“政府推动、部门服务、龙头引领、农户主体、保险增信、银行放贷”原则。建立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龙头企业或养殖大户”的合作模式,确定了发展战略,不断突出利益联结机制,多方联动助推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义龙新区推行“六方合作”模式,破解养牛户贷款难问题。

目前,查白村已经有200多户散户发展种草养牛。与此同时,查白村还利用法定假日大力宣传种草养牛,通过宣传,今年就已有十几户青年选择回乡发展种草养牛产业。

“六方合作”模式不仅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牛产业发展“不敢贷、不愿保”的融资瓶颈,还解决牛羊养殖户资金不足、高品质发展难的现实问题。查白村副支书刘正刚告诉记者:“通过推广‘六方合作’,到明年我们养牛的数量能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3500头,牧草种植面积也能达到1200亩以上,全村养牛户的收入都能提高不少,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说的都是‘牛话’,谈的都是‘牛经’。”

据行业数据统计,“六方合作”金融信贷模式在全省十个肉牛重点县进行试点推广。截至目前,撬动银行贷款65.25亿元,解决了上千户农户无钱买牛的实际困难。

“坳田模式”推动肉牛养殖助农增收

标准的厂房、整齐的牛棚、肥壮的黄牛、忙碌的工人……占地300多亩的能繁母牛养殖示范园区坐落于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村子不大,却是远近闻名靠牛脱贫、靠牛致富的“牛村”。


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肉牛养殖示范园区。

袁国强是土生土长的坳田村人,年轻时靠贩牛赚钱。“以前经验不足,买牛的时候买贵了,把买来的3头牛牵回了家,只能先养着过段时间再卖。”袁国强说,一个多月后牛“肥了一圈”,每头居然赚了100多元。

尝到“甜头”的袁国强开始向银行贷款,用于发展肉牛养殖。

袁国强的“意外之喜”在村里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效仿,开展散养肉牛。渐渐地,养牛成了坳田村的新景象,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回乡打起了“牛主意”,坳田村开始真正变身成为“牛村”,“牛算盘”也越打越响。

在不远处的山上,一片片翠绿的色彩格外显眼,走近一看,原来是绿油油的皇竹草长成了“青纱帐”。“以前山上都是一些玉米地和荒坡,如今全部都种上了牧草。”坳田村养牛户董泽春说。

为了推动肉牛养殖产业扩规模、增效益,坳田村积极流转土地,发展农户种植饲草,既解决肉牛产业的饲草来源,又解决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在扩大产能中带动村民增收。


“坳田模式”助农增收。

如今,坳田村依托肉牛养殖基础,已基本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牛,户户不下六七头”的良好局面。探索创建出以种草养牛为主的“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坳田模式”,肉牛养殖已占到全村畜牧产业比重的75%,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擦亮“贵州黄牛”公共品牌

雪花、匙柄、牛柳、眼肉、里脊、元宝……这些被精细分类的新鲜牛肉,装在印有“关岭牛”的盒子里,整齐排列在盒马生鲜的冰柜中。

在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关岭自治县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线上,仅需15分钟就完成肉牛的肢体分解,再由工人们进行精细化分割,将其分割为眼肉、匙柄等数十个不同产品。


精细化分割,使肉牛身价倍增。

“肉分得越精细,附加值越高。这是分割后切成块的产品,买回去不用切,直接下锅炒,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关岭自治县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负责分割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托线下线上等多种平台,使相关产品能在全国市场常年供应,极大地提高了关岭牛的附加值。

跨越2000多公里,关岭牛从贵州大山深处直供上海、浙江等沿海市场,如今的关岭牛已经冲出贵州,走进了一线城市寻常百姓的餐桌,关岭牛的“奇妙之旅”正以强劲的势头走向全国。

去年,在“神舟十三号”上为宇航员遨游太空提供能量的牛肉干火爆出圈,这个“大爆款”就是由关岭牛肉为原材料制成的,选取牛后腿黄金部位的牛腱子肉,作为航天员食品的原料。


关岭牛所制作的牛肉干。

在擦亮“贵州黄牛”这块公共招牌的同时,贵州集聚各方优质资源,发挥混合所有制优势,全力构建以“平台引领、统筹资源、加工提升、外联销售、配套物流”为核心的贵州黄牛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

走好养殖一颗“子”,下活“全盘棋”。万亩基地,牧草葱绿;加工车间内,肉香四溢;收购站点,养殖户欢笑。从产品到商品、从草场到市场、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贵州探索出了一条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