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频道>>国内新闻>>

“致富鱼”游入振兴村 村民年增收3万元

2022-06-28 18:05:56 多彩贵州网

仲夏时节,天气晴好。

“我们村有一位养鱼‘能手’,50多岁了。他家有3亩鱼塘,鱼苗近千斤,年增收3万多元。”在车上,三都自治县都江镇振兴村第一书记杨胜飙向记者介绍起村民秦启伟。

从振兴村村委会出发,顺着村中一条水泥路往上山的方向车行5分钟,一片鱼塘映入眼帘。走到鱼塘边,只见水面波光粼粼。塘里,投喂的鱼儿正在四处游动、翻腾。

“你们来得够快。”刚一见面,秦启伟笑着问。

“前几年,这条路还是烂泥路,不通车,只能走路上来。”秦启伟指着山上蜿蜒的水泥硬化路感叹道。

“路通了,干什么都方便得多,我也想找点事做。”秦启伟打开了话匣子。曾经,他家也像村里其他农户一样,老两口在家务农,子女外出务工补贴家用,日子虽不富裕,但吃穿不愁。

“我们村里生态环境好,绿树环绕,还有天然的山泉水。2019年初,我和家人协商,并向邻村养鱼的村民讨教,不久就将家中3亩水田开挖硬化改成了鱼塘,把近千斤鱼苗放养进去。”秦启伟说。

“每年临近春节,很多回家探亲的人就喜欢吃我们本地喂养的冷水鱼。”秦启伟口中的“冷水鱼”就是当地村民散养在水田里的鲤鱼,由于生长在山区冷水域中,再加上当地水质优良,鱼的肉质十分细嫩而不肥腻,在整个三都自治县及周边地区都颇有名气。

然而并非一帆风顺。

鱼苗放养三个月后的一天清晨,还在睡梦中的秦启伟被村民的急呼声叫醒,“秦启伟,快起床了!你家鱼塘里的鱼死了。”他马上赶到鱼塘一看,池塘里的鱼已经整片翻起白花花的肚子。

仅一个晚上,就损失掉几百斤鱼苗。

他立马检查鱼塘,发现并非鱼生了什么怪病。

“就是缺氧了。”看记者有些疑惑,秦启伟用一根竹竿插进池塘里试了试深浅说,“以前养鱼都是散养在水田中,数量并不多。而现在集中培育,鱼的数量大,池塘的水不够深,再加上当时连续几天没有下雨,水位有所下降没有引起重视,导致鱼苗缺氧死亡。”

事后,秦启伟对鱼塘的监控更为仔细,每天雷打不动地早晚都要巡查一回。在鱼塘边的砖房周围,还散放着许多自制的“工具”:有测量水深浅的竹竿、检查鱼生长情况用的小型捞鱼网……这些都是秦启伟的养鱼“法宝”。


秦启伟给鱼投喂饲料

“养鱼是一门技术活,有想法就试,不会就学,我看天底下没有学不会的。”说到这里,秦启伟掏出手机,现场展示他从网上下载的资料,还有平时给鱼塘拍的视频,“你们不要看我年纪大,智能手机我用起来也没问题。”

秦启伟通过查资料,把如何预防鱼类疾病的技术要点记下,边学边实践,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三年时间,秦启伟的鱼塘每年稳定年产鱼苗近千斤,鱼价能卖到每斤40元,每年营收达到3万多元。

“既然你养鱼技术已经成熟,为什么不扩大规模,多挣点钱呢?”听完秦启伟的讲述,记者疑惑地问。

“各种原因都有。目前土地、资金、人力都有限,以后会再考虑。”秦启伟说,目前最要紧的是,把手上的3亩鱼塘看好,把养殖技术研究得更成熟。至于未来,秦启伟有他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是要脚踏实地,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以后肯定不会差。”

本网记者:王彬 胡宏涛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