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频道>>热点追踪>>

春潮激荡新福建:沙县小吃“出山”又“出海”

2022-03-29 16:26: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建沙县3月28日电 题:春潮激荡新福建:沙县小吃“出山”又“出海”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打工潮,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的村民们靠着蒸饺、扁肉、拌面、炖罐这“四大金刚”,外出闯世界,把“一元(人民币,下同)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小本经营做成了国民小吃。俞邦村也因此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

如今,沙县小吃不但“出山”,而且“出海”了,成为年青人热衷接棒的大产业;俞邦村也成为探路“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样本。

逆市:新味道,新商机

俞邦村沙县小吃纪念馆展示的数据显示,目前,沙县小吃门店8.8万家,遍布72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逾500万亿元。2021年,沙县小吃新增加盟店超过600家。

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对中新社记者说,新消费背景下,当地官方出台小吃店赋能方案,提供金融信贷、外卖运营等服务,有效保持门店收益,“吸引更多小吃创业者从传统‘夫妻店’转向加盟连锁”。

沙县小吃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我们要把沙县小吃变得更年轻”,沙县小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若兰说,顺应年轻消费群体,“百搭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

出山:产业兴,乡村兴

芋饺在锅里滋滋冒油,57岁的俞邦村村妇张秀姬忙里偷闲在手机上向沙县小吃配料种养基地下单,为清明时节热销的艾叶粑粑多备几筐艾叶。她说,靠着沙县食材标准化配送,女儿在武汉和杭州连开五家门店,她也在退休之年回村操持新店,“吃上旅游饭”。

越来越多年青人回乡接棒。俞邦村返乡大学生俞中骏决定直播做电商,兜售特产和沙县小吃预制菜。

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的任务是“让村子更美,产业更强”。2021年,俞邦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人均收入28320元;村集体收入31.7万元,较上年近乎翻番。去年底,俞邦村与周边5个村落联合,共同流转出800亩土地打造食材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抱团发展乡村旅游。

“沙县小吃已经成为大产业,为乡村旅游带来机会。”张昌松笑说,“我们一秒钟都不想浪费。”

出海:国际化,新空间

沙县小吃产业化带来了“出海”商机。开出菲律宾马尼拉第一家沙县小吃店的沙县青年鲍志棠告诉记者,除肉馅外,食材均从沙县原产地直供,得以保持“乡味纯正”。

2021年,沙县小吃新增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外加盟连锁店,使得国外加盟连锁店达20家,品牌合作国家达10个。沙县小吃也已在瑞士等10个国家完成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申报,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发展新空间。

在马来西亚,沙县乡亲杨远春三个多月内连开四店;在日本,沙县籍旅日侨胞毛伟明也一举开张四店。在法国,沙县小吃店落子于巴黎拉德芳斯商圈;在美国,沙县小吃店则开张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八大道。

拌面和扁肉依然是菜单上的经典,但它们的口味已入乡随俗。在西班牙,油炸扁肉和油炸春卷颇受欢迎;在法国,鸡肉馅扁肉最热销。目前,这些海外门店总体经营比较稳定,有一定经济效应。

印度尼西亚福建三明商会会长邱少华在雅加达开出首家沙县小吃店。他坦言,三明乡亲大多是在“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陆续到印尼创业的,“沙县小吃作为一道乡味来到雅加达,印证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日趋紧密”。

张鑫也认为,这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沙县小吃产业化发展。沙县小吃“出海”口味变革是自然的,“但传统工艺不能丢,菜品口感和形态要传承和保持”。

“正因包容性和多元化,才有了今天沙县小吃的丰富样貌,这也应是沙县小吃‘出海’的文化基础。”他说,沙县小吃“出海”还将加快步伐。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