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田芮溪)临近元宵节,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山路的李村大集农贸市场吆喝声此起彼伏,最抚人心的烟火气息氤氲,热闹红火的景象立体丰满,浓浓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
“我这个虾新鲜得很,天不亮就去进的货。”正把称好的水产递给顾客的摊主,不忘记自夸一番。
“买不少啦,回头再来光顾。”满载而归的顾客挤进人群中,向外走去。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前来采购的市民在市场里穿梭,老百姓对于节日的期盼凝聚在他们手上一袋又一袋的食材中。
一圈走下来,笔者的手里也提上了新鲜脆嫩的油麦菜、色泽诱人的西红柿等诸多菜品。“我们老住户习惯来李村大集买水产,现在这大集,环境好得很,我们这些老伙伴们常常在这里碰面,过年了来买买菜聊聊天,又方便又舒服。”刚买完菜的王大爷说。
“转变就在这几年。”谈起李村大集的变化,李沧区市场监管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说道,近几年来,李沧区市场监管局把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民生工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提升市场硬件建设水平,“菜篮子”品质大大改善,老百姓的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农贸市场是个很接地气的地方,肉在案上、菜在篮里,市井味道,活色生香。作为一个“百年大集”,李村大集农贸市场对于青岛人的节日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而农贸市场如何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变化,怎样才能在保留“烟火气”的基础上实现“颜值”提升的蝶变,李村大集农贸市场的华丽转身可以看作一个缩影。
“李村大集农贸市场将水产区域作为改造重点,重新铺设水产区地面,增设防水挡板和地垫,改造下水道,重新规整杂乱电线,解决了污水、鱼鳞等杂物混合排放、路面积水带来的不便等问题。”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督管理科负责人郑海涛说。
不仅仅是居民感觉到了变化,在李村大集卖水产的商户小李也有了全新的体验,“我们水产区的环境可以说是大变样,积水没有了,异味也没有了,顾客一来更愿意在我们摊位多选选,生意越来越好了。”
在李沧大集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李沧区市场监管局还紧紧围绕节日期间市场消费热点,对肉类、水果、散装食品等重点品种展开了专项检查,确保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李村大集农贸市场管理所所长苏永起介绍,针对农贸市场日常固定摊位,大集每天都会对摊位上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在当天上午进行公示,每隔十四天都会组织摊位业户进行核酸检测,并在大集的各个入口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测温查码,提醒市民佩戴口罩,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逢二逢七赶大集的时候,除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外,我们会把人员分成三组,对集市上的摊位,进行全天候巡逻检查,发现有食品安全问题的摊位,我们会责令其立即离开市场,给市民营造一个实惠放心的购物环境。”苏永起表示。此外,为打造智慧化市场,不久前,他们还在李村大集配置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在大集上,各商户摊位上方都挂着一个显示屏,这就是追溯系统的可视化终端。“这里可以看到商户的营业执照,还能看到实时价格及商品称重的重量,就连收款的二维码也显示,真是方便啊。”一位刚完成付款的阿姨说道。
交谈声、板车声、吆喝声嘈嘈杂杂,生鲜的肉味、蔬菜的泥土味……这里生机勃勃,这里饱食着人间烟火。
“农贸市场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苏永起说,如今的李沧大集等农贸市场经营、消费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将进一步促进农产品流通与城市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