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频道>>产业发展>>

“猪周期”提前到来,国家收储提速

2021-09-23 16:49:27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今年以来,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迅猛。全国生猪市场也因此出现“量足价跌”的局面。

在我国生猪生产大省四川,生猪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线,生猪养殖持续亏损,有农户告诉记者,十天前刚出栏了100头猪,卖的价格是每斤7元,相比2月份下降了一半,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六成以上,卖一头猪亏了七八百元。

新世纪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共出现了5次异常波动,最近这一轮最为特殊。专家表示,本轮猪周期的猪肉价格随着生猪价格同步上涨,2020年2月第3周攀升到每公斤59.64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涨幅达164.5%。同时,生猪生产从严重滑坡到基本恢复大约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这也是从后备母猪补栏到生猪出栏上市的最短自然生产周期。猪肉价格从最高点回归正常用了16个月时间,比前几轮“猪周期”缩短了6个月。

价格出现适度波动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表现,像美国、巴西等全球主要养猪国家也都有“猪周期”,但是一旦出现价格大起大落、大涨大跌,就会对养猪行业,甚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要让猪肉价格尽量波动平缓一些。 

供给增加、消费低迷

“供给增加、消费低迷,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再次连续回落。”9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从周价看,农业农村部监测的500个集贸市场生猪价格,自今年7月份第4周反弹至每公斤15.93元后,再次连续7周回落,9月份第2周跌至每公斤14.08元,环比下跌3.8%,同比下跌62%。农业农村部监测的集贸市场猪肉价格,自今年7月份第2周回升至每公斤26.34元后连续9周回落,到9月份第2周为每公斤23.91元,环比下跌2.1%,同比下跌57.3%。

对猪价持续深跌,朱增勇认为应从供给和消费两方面寻找原因。

从国内供应看,生猪出栏量连续3个月同比激增,超过了今年春节消费高峰期。5月份至8月份,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均明显高于消费高峰期的1月份,且同比增幅持续增加。8月份,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同比仍大幅增长97.5%,成为自2020年以来屠宰量最高的月份。而通常情况下,这几个月都是生猪出栏量相对较低的月份。

从进口看,猪肉等肉类进口量大,价格保持低位。虽然自4月份起,我国猪肉进口环比开始下降,但月进口依然保持在30万吨以上。今年前7个月全国猪肉进口累计达266万吨,同比增长3.9%。鉴于8月份猪肉价格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上涨,进口贸易商开始看跌后期市场,猪肉冻品价格下调到每吨10000元至15000元。

从消费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8月份猪肉消费需求提振有限,未能像常年一样出现猪肉消费的季节性有效增加。屠宰企业鲜肉销售率上年同期保持在90%以上,当前维持在70%至80%,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消费的清淡。

养殖亏损再度扩大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有经验的经销商都会关注白条猪的“开磅价”和“收磅价”。一般情况下,开磅价稳中有降,预示生猪价格在稳中有降;收磅价走低则表示上市量大于需求。近期北京市场白条猪开磅价、收磅价呈缓慢下降趋势。上上周末,北京新发地白条猪开磅价是每公斤18.5元,上周末是每公斤18.0元,周环比下降2.70%;上上周末的收磅价是每公斤16.0元,上周末的收磅价是每公斤14.5元,跌幅达9.38%。

“猪肉价格近来跌幅较大,与养殖场加紧出栏也有关系。”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上半年业内人士预测生猪价格在7月份至8月份或8月份至9月份能够有所反弹,但是到了7月份至8月份,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调整的状态。眼看价格反弹无望,不少养殖场加紧抛售,于是集中出栏对价格形成进一步打压。

全国生猪价格连续6周回落,猪肉价格连续8周回落,养殖亏损面再次扩大。

朱增勇告诉记者,受生猪价格再次回落影响,发改委确定的猪粮比价由7月21日5.89∶1回落至9月8日5.26∶1,自繁自养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面由7月的100元至200元扩大到9月初的500元左右。外购仔猪的养殖场,每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近2个月亏损保持在1200元至1300元。

国家发改委:生猪价格可能会逐步回升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9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生猪价格走低的情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表示,7月份发改委会同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挂牌收储5万吨猪肉储备,近日已启动年内第二轮收储工作,此轮收储持续时间会更长、规模会更大。未来几个月,随着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叠加秋冬季和“两节”猪肉消费趋旺、需求增加,生猪价格可能会逐步回升。

彭绍宗表示,当前,生猪价格水平整体较低,建议有关屠宰企业、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等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补充库存;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做好预判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