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肉制品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您当前位置: 肉制品频道>>图文资讯>>

福泉:产业联动 融合创新 开辟乡村振兴“示范田”

2021-08-19 15:33:08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秦杰)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村社合一”发展,支持农村产业革命,助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融资环境,近年来,贵州福泉农商银行按照“坚守定位,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工作思路,探索通过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在2020年主动对接市内金融部门,积极整合“政金企”各方资源,共同携手推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六保一投”金融服务坝区创新模式(以下简称“六保一投”模式),通过近两年的持续输出,较好实现了“普惠金融,惠民富农”的目标,有效推动了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产业发展。

福泉市众创未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福泉市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陆坪镇罗坳村坝区,公司主要发展“大福姜”、辣椒、猕猴桃等产业化种植。2020年该公司按照福泉市委、市政府“1+2+N”农业产业发展规划(“1”即生猪养殖,“2”即“大福姜”和辣椒种植,“N”即其他特色种植及农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积极争取到了800亩“大福姜”和200亩辣椒的种植指标。指标公布后,公司法人代表邓发森喜出望外,可回头一算,指标是拿到手了,按照种植生姜6000元/亩的最低投入,公司现有的资金流可谓是捉襟见肘。如此大的生姜种植面积,仅凭公司目前手里这点资金是完全无法支撑的。邓发森随即主动登门向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申贷,可在辗转半月后,邓发森却仅仅从建行获得了9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了不误农时,邓发森在与公司股东沟通之后,一致认为还是要抢在5月上旬将“大福姜”和辣椒在示范区内种下去,即使后续资金不足,能种多少就先种多少,一定要让周边的老百姓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市委、市政府在示范区内推广种植高价值农作物,建设高标准农田,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

在4月底市农业农村局、贵州润泉实业有限公司、农商银行联合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的一次调研中,邓发森终于瞅准机会实实在在地向主管部门哭了一次“穷”,倾诉了作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项目,没资金”的现实窘境。为排除邓发森带头在示范区内种植“大福姜”和辣椒的后顾之忧,农商银行在“六保一投”模式下,及时为该公司综合授信360万元,使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以“信用+优惠利率”方式发放贷款240万元。为该公司解决了育苗育种、盖膜施肥、人工工资等方面存在资金难题。在获取充足的资金后,该公司在自己开展种植的同时,还通过向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支持,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发动当地80余户村民一同种植辣椒4000余亩。到年底实现综合产值突破1000万元,净利润近400万元,向当地农户提供了近200个阶段性务工就业机会,累计用工超10000人次,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为陆坪镇罗坳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稳企业,保就业”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021年,在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背景下,福泉市将“大福姜”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0亩,各农业产业发展主体融资需求持续增长。福泉农商银行在充分总结“六保一投”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普惠大走访”活动及“学党史、悟思想、转作风、强能力”高管人员驻村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由总行高管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坚守一线,问需于民,全面深入了解市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直接、最根本、最现实的服务需求,并不断优化贷款受理流程、缩短贷款审批时限、加大贷款利率优惠、提高申贷获得额度。

截至目前,该行通过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搭建“双支部+公司+农户”“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双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平台,采取“六保一投”模式,向500亩以上坝区内8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授信1.25亿元,累计发放福源惠农通贷款47笔,累放金额7230万元,有余额贷款21笔,贷款余额3114.98万元,累计减费让利170余万元,解决就地务工2500余人,其中实现带动脱贫人口就业526人,人均增收超3500元,通过产业联动,融合创新,先行先试的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开辟了一片“示范田”。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