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一大早,新疆轮台县西北油田前线基地院内,工程院油化所去年新分来的硕士生吴贝贝急急地走着。
她昨天做的试验,几项重要数据都和原设计出入很大。主任眉头皱了起来,说:“一个数据对不上,正常,这么多数据对不上,你是按标准做了吗?”
吴贝贝说:“是啊,我按标准做的。”这样的试验不说在学校,就是进院工作后,也做过无数次了。做试验,哪能不按标准乱做。而且,从第一个数据对不上开始,她就格外细致、小心。
她觉得主任是在怀疑自己的认真,心里特别委屈。
从小,大人们对吴贝贝的最高评价也不过就是“老实听话”,这没什么不好接受,自己本来就不拔尖。来单位后,所里指定技术总监石鑫给吴贝贝当师傅。干了一段时间,师傅夸她:“贝贝踏实,能成大器。”又干了一段,她发现在讨论问题时主任总让她发言,还这么评价她的发言:“优秀,特别优秀!”
她不觉得这些都是鼓励或者礼貌,这些高学历的理工男,夸别人绝对都是有理有据的有感而发。这让她很意外,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优秀。而且,那些表扬和赞美,都是那么让人感到快乐,有时候,真的让人心花怒放。
吴贝贝从事的专业叫化学堵水。就是油气井生产一个阶段之后,地层水便涌了出来,会堵塞油气通道,甚至把油层给淹掉。传统的工艺是打水泥塞堵水。十年前,院里的何龙博士把化学堵剂的新技术运用到西北油田,这在国内外石油工程专业里都是先进的。
因为西北油田的构造为“缝洞”型油藏,人们说就像倒挂的“桂林山水”,油气都储藏在缝和洞里,所以需要研制特别有强度的堵剂来堵塞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裂缝。又因为西北油田油藏平均都在6000米深,堵剂到达目的层,需要两三个小时,早就发生反应,甚至结块,而且因为高压高温,化学制剂还容易失效。这就得根据具体地层研制不同的堵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吴贝贝是和那些声名赫赫的“大神们”一起工作的,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龙、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杨祖国,还有师傅石鑫,都是攥着几十项技术专利的人物。
她发现他们都特别勤奋,做试验常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这让她对“大神”这个称谓有了真切的感悟:原来成为“大神”,并不主要取决于天赋异禀,还得拜个人的努力所赐。而自己也在像他们那样的专注和勤奋之后,思路打开了,专业上的很多难题变得容易起来。她也慢慢习惯了被赞扬。
现在她做的这个叫“矿粉凝胶强悬浮性攻关”的项目,主要解决凝胶颗粒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出现沉淀,导致堵水效果差的问题。十多次试验下来,沉淀仍无法解决。
昨晚吴贝贝脑子里像神仙打架,折腾到天亮,不知为什么就想到了曾经做过的另一个试验,那是加进膨润土作为悬浮剂,增加黏度阻止颗粒沉降,她决定上午过来试试。
重复做了两次试验之后,颗粒沉降的数据明显下降,吴贝贝深深舒了一口气。她觉得这要告诉主任,按照这个思路修改设计。但她又有点犹豫,自己只是主任的助手,还没有单独做项目,提出这么大胆的意见,主任相信不,会不会给否了?犹豫再三,她觉得自己还是要像师傅那样,有不同想法就大胆说出来,哪怕争得面红耳赤,也毫不含糊地坚持。
在走到电话机旁给主任汇报时,吴贝贝看到窗下新发的牡丹嫩枝,突然想起中学时学到的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她微笑着想:这诗,是古人写给自己的。(曹俊 伍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