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质量时评

整治酒店“照骗”需多方形成合力

2025-04-24 16:05:3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庞鹤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却发现内部照片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惊觉“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不仅如此,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高额违约金,“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上了热搜。

眼下,线上预订酒店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然而,许多消费者在满怀憧憬地入住后,却发现酒店与预订平台上展示的精美图片和华丽描述相去悬殊,比如房型不符、卫生堪忧、设施虚假等。

《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酒店利用修图、夸大宣传等手段美化房间,以不实信息吸引消费者下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此外,当消费者发现实际房型与宣传严重不符要求退房时,酒店如果索要高额违约金,此举属于不合理地加重消费者责任,有失公允。

而当消费者遭遇“照骗”后,维权之路却充满艰辛。在具体案例中,消费者需要证明酒店宣传图片与实际环境存在显著差异、需要证明这种差异直接导致自己决策错误……很多消费者因举证困难、维权繁琐,最终选择忍气吞声。

获得真实、全面的房型信息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部分酒店刻意打造房型“噱头”,或者虚夸一些跟自身设施条件不匹配的服务,以此获得竞争优势以及迷惑消费者,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有效遏制酒店“照骗”现象,需多方共治。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一方面,加大对酒店行业的巡查力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线上酒店宣传情况进行监督;对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酒店进行重点调查,一旦查实“照骗”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业整顿、降低酒店评级等,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简化消费者维权流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线上预订平台也需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其一,加强对入驻酒店的审核,不能仅做“甩手掌柜”。除了审核酒店资质,还要对酒店上传的宣传信息进行严格把关,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图片是否过度修饰,对文字描述进行准确性审查,从源头上减少“照骗”信息的发布。其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与投诉体系,及时展示真实的消费者评价,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平台要迅速介入,积极协调处理,督促酒店整改,并对屡教不改的酒店采取下架、终止合作等措施。其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了解酒店真实样貌的途径,比如借鉴二手房平台技术,开通“VR实景看房”功能,让消费者在下单前就能直观、全面地了解酒店房间的真实情况,做到“所见即所得”。

对商家而言,诚信经营是立业之本。通过“照骗”手段吸引消费者,或许能让订单量一时增长,但从长远看,损害的是自身口碑与品牌形象。一旦消费者因“照骗”而失望,下次便不会再选择该酒店,而且“口碑效应”可能还会影响潜在的消费者。商家应摒弃这种短视行为,如实展示酒店房型、设施、卫生等真实情况,用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在预订酒店时,除了看商家提供的精美图片和宣传文案,还可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或者通过线上沟通等方式向商家进一步了解酒店相关状况。若遭遇“照骗”,要留存好相关证据,如酒店宣传截图、实际房间照片、沟通记录等,通过向平台投诉、向监管部门反映、寻求消协帮助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酒店“照骗”现象,不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也对酒店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让酒店“照骗”无处遁形,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八雨)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