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电商:“仅退款”如何“顺利退”

2024-02-29 14:34:00 中国质量报

□ 丁慎毅

近日,小祁在某网购平台一家饰品店花10元购买了3副耳钉,收到货后以不想要了为由申请“仅退款”,平台自动退款,但他未将耳钉退还给店主李先生。李先生多次与祁某沟通未果,一气之下将小祁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货,并赔偿各项损失1000余元。法院并未支持李先生的赔偿请求,但经法官调解,二人达成和解,小祁退还李先生耳钉。

 (据2月27日大象新闻)

2023年以来,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平台相继修改售后服务规则,将“仅退款”作为“标配”,明确消费者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商家发起只退款不退货申请。在此规则下,消费者有机会省去等待商家同意退货、寄回商品、商家确认商品无误并退款等环节,“一步到位”解决问题。同时,该规则也倒逼商家重视商品质量、诚信经营。

但也有商家担心,“仅退款”规则或否会助长一些消费者“薅羊毛”的心理。

在前文提到的纠纷中,小祁表示自己收到货后发现耳钉的质量不好,并与卖家联系退货,但卖家一直不回应,才申请了“仅退款”。电商平台基于小祁信用良好表现,在其提出申请后秒退款。但李先生认为,小祁有权选择“仅退款”,但其在对质量的认定上可能要求过高。

目前,对于“仅退款”规则,大商家由于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强,基本可以应对,而一些小商家就不那么容易适应了。由于人手紧张等原因,小商家客服有时回复不及时,由此引发买家不满而选择“仅退款”。这种情况会打击小商家积极性,让他们陷入经营困境。

对此,一方面,需要平台在审核机制、大数据认定、用户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特别是要设置争议解决机制,维护小商户权益,让“仅退款”体现公平,真正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小商家要做出特色吸引买家,同时更加用心做好品控,提高服务质量。

当然,买家也要多一些善意,既尊重市场规律,明白性价比的实质,也要尊重卖家,理解其难处,别老想着找漏洞、“薅羊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以高标准质量强省建设 助推海南自贸 ...

  • 创新为引擎 进取无止境——记“国家 ...

  • 北京通州:邀请市民随机“点单”

  • 江西于都:快检护航元宵节食品安全

  • 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景区食品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