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热点聚焦>>

工信部回复网友相关留言时强调​ 2G/3G“退网”要充分保障用户权益

2023-12-15 11:06:54 中国质量报

工信部回复网友相关留言时强调

2G/3G“退网”要充分保障用户权益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需要完善用户保障措施,在充分保障用户权益前提下,才能实施退网。”针对近期有网友关于运营商违规关闭基础通信信号基站,影响使用老旧电子设备用户权益的相关留言,工信部表示,移动通信退网不是简单地“说退就退”,相关企业要早谋划、早告知,必须有用户保障措施和完善的用户善后方案,具备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更强的业务能力和更优的服务质量的能力,为用户“愿意退”“乐于退”创造条件。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5G通信技术,但有大量人群还在用老旧手机、按键手机等电子设备,部分基础电信运营商借网络升级之名,违规把2G、3G、4G基础通信信号基站关闭,导致大量前述群体客户手机无法接打电话。”该网友表示,希望工信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保证相关群体基础通信功能,循序渐进发展新通信技术,保留基本通信技术正常运转。

对此,工信部表示,自2019年6月颁发5G牌照,中国5G正式商用,我国移动通信步入2G、3G、4G、5G“四代同堂”阶段。考虑到移动通信退网涉及用户多、社会影响大,需统筹谋划、合理推进,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由电信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退网计划,适时启动2G退网工作,做好舆论引导、用户善后、关停基站、停止服务、腾退资源、申请注销许可等工作。工信部将依法规推进并做好用户权益保护工作。

2G、3G退网是移动通信网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国际上的主要做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00多个运营商实施了2G/3G退网,将2G/3G腾退的频率用于4G/5G的部署。工信部表示,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中,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高我国的网络运营效率。同时,目前多为全网通手机,需要支持所有6种制式和10余种频段,退网也可以降低手机的复杂度,有利于提高手机的效能,降低手机终端成本。

近年来,我国电信业界对2G/3G退网呼声一直很高,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此作出具体部署。早在2019年,工信部信息通信司有关负责人就公开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网络2G/3G的退网条件已逐渐成熟。2020年5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2G、3G网络退网,统筹4G与5G网络协同发展”,将2G/3G退网列入“十四五”期间网络基础设施重点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移动通信运营商同时运营 2G/3G/4G/5G,会大幅增加运维难度和组网成本,2G/3G网络设备和技术已经陈旧,功耗较大,难以满足当前低碳节能网络的要求。同时,2G/3G使用了大量黄金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这些宝贵的资源可以释放出来,用于发展新技术和新业务。

“2G网络主要支持语音通话功能,但其使用的800MHz频段却是非常适合用于5G网络的频段。如果将2G设备撤走并在此之上建设5G网络,就像将小平房拆除并建成20层高楼,土地的使用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有通信行业专家曾以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5G网络在提高频段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网络覆盖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全年净增87万个。其中5G基站为231.2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88.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3%,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联通早在2018年就宣布将有序推动2G减频退网,中国电信也于2022年明确要加快2G/3G退网,中国移动则在2020年年底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今年9月15日,中国移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10月1日起全面退出2G网络。公告指出,2G网络技术落后、设备老旧、能耗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退网后,中国移动将将原2G网络频谱资源用于4G/5G网络建设,提升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通信体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涡阳县市场监管局石弓所开展猪 ...

  • 食品安全从我做起

  • 满汉双文书法家黎姝宏作品展在北京金 ...

  • 中国制造业大省广东不断提高制造业的 ...

  • 全国各地新能源车企全力以赴奋力冲刺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