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用更高标准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

2023-08-14 11:16:53 中国质量报

□ 徐建华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今年“七下八上”的大考如期而至,受台风和强降雨影响,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汛期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七不得”公告和做好汛期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一方面全力保障洪涝地区重要民生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制止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一方面全力做好汛期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严防特种设备“带病”使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有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2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554人,紧急转移安置242.8万人次;倒塌房屋4.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79.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07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86.5亿元。

为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据《中国防汛抗旱公报》统计,2011年至2020年,我国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河流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从2011年的260条增加到2020年的836条,而洪涝灾害受灾人口从2010年的21084.68万人次减少到2020年的7861.5万人次,死亡失踪人口从4225人减少到279人,直接经济损失占比从0.93%减少到0.26%,应对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暴雨事件正变得更强、更频繁。近年来,我国短时强降水纪录不断刷新。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今年,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遭遇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

灾害无情人有情,面对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等各种灾害,我们必须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提高防灾救灾能力。防汛救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其中就包括要更好地发挥标准的作用。我们常说,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防汛救灾同样如此,有什么样的防汛救灾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防汛救灾质量。因此,在全球极端降水引发洪水和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的背景下,我们要用更高标准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

用更高标准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首要的就是要构建更高要求更高质量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提升国家风险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对灾害挑战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提高群众减灾救灾意识、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重要措施。比如,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获得较大提升,有效应对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在应对这些重特大自然灾害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需要汲取的教训,对这些经验、教训,在灾后应当进行提炼总结,形成标准,从而在下一次灾害来临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标准的作用。还比如,现代科技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防上的应用日趋深入。在应对洪涝灾害中,发挥科技的作用科学开展防汛减灾工作,也可以变成科学的标准体系,为今后防汛救灾提供标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将一次次防汛救灾的成功经验转变成科学的标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用更高标准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还需要全力贯彻实施防汛救灾标准。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近年来,我国在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泛的标准体系。要想更好地发挥标准的作用,关键在于实施。要让标准从印在纸上,变成落在行动上。这就要求从标准宣贯、从日常抓起,只有真正将标准抓实抓细、落到落地,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自觉运用标准防汛救灾,按照标准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宁愿十防九空,不可一日无防。防汛救灾始于“防”终于“救”,只要我们始终不断完善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标准要求,把防汛之弦绷得更紧、应急准备做得更细、责任措施落得更实,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质量,广大人民群众在“七下八上”主汛期时才不会心中“七上八下”。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平坝 ...

  •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 ...

  •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电子商务孵化中 ...

  • ​浙江省金华市金义新区新能源汽车零 ...

  • 江苏金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接到的国内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