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6种海鲜这样吃,养生效果翻倍

2025-08-25 10:08:13 广东中医药

‍海鲜作为海洋赐予人类的珍贵食材,不仅味道鲜美,在中医食疗体系中更占据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对海鲜的药用价值多有深刻认识。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证实,海鲜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微量元素。

本文精选六种常见海鲜,从中医性味归经角度解析其养生功效,并提供实用食疗方案,帮助读者科学利用海鲜调理身体。

海参:补肾益精的“海中人参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心、肾、肺经。

海参被誉为"海味八珍"之首,明代《五杂俎》记载:“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曰海参。

基本功效

1. 补肾益精: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有显著改善作用。

2. 增强免疫:海参多糖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 促进造血:对贫血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食疗应用

1. 海参小米粥(滋阴补肾方)

材料:水发海参2条,小米100克,枸杞15克。

做法:小米煮至开花后加入切块海参、枸杞,再煮15分钟。

功效:补肾填精,适合中老年人日常滋补。

2. 葱烧海参(温阳益气方)

材料:水发海参300克,大葱100克,姜片适量。

做法:海参焯水后与爆香葱姜同烧,勾薄芡。

功效:温补阳气,适合畏寒肢冷者。

注意事项

急性肠炎患者忌食;不宜与甘草同服。

牡蛎(肉):阴阳并补的“海底牛奶”

性味归经

甘、咸,微寒,肝、肾、心经。

《食疗本草》称其“润五脏,补虚损”。肉质柔润,属阴阳并补类食材。

基本功效

1. 滋阴补血: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及血虚萎黄(如产后、病后体虚)。民间常用于虚弱体质者炖汤或煮粥(如牡蛎瘦肉粥)。

2. 安神定悸:改善阴血不足导致的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现代认为与富含锌、牛磺酸有关)。

3. 软坚散结(辅助):用于瘰疬、瘿瘤(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需配伍海藻、贝母等。

4.补锌壮骨:富含锌元素,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营养特点: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锌(增强免疫)、铁(补血)、牛磺酸(护肝)。

民间有认为牡蛎肉(生耗)“壮阳”,其本质是通过补精血间接支持阳气,属“阴中求阳”,而非直接温补。简言之:生蚝是“充电宝”(滋阴),不是“热火炉”(壮阳),但电量足了,机器(阳气)才能更好运转。

食疗应用

1. 牡蛎豆腐汤(降压安神方)

材料:鲜牡蛎肉150克,嫩豆腐200克,紫菜5克。

做法:豆腐切块煮沸,加入牡蛎、紫菜煮3分钟。

功效:平肝降压,适合高血压患者。

2. 蒜蓉蒸牡蛎(增强免疫方)

材料:带壳牡蛎6只,蒜末20克,粉丝50克。

做法:牡蛎洗净摆盘,铺泡发粉丝和蒜末,蒸8分钟。

功效:提高免疫力,适合体弱易感冒者。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少食;生食需确保新鲜度。痛风/高尿酸患者忌多食(嘌呤较高)。

海带:化痰散结的“长寿菜”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胃、肾经。

《本草纲目》记载:“海带治水病,瘿瘤,功同海藻。

基本功效

1. 化痰软坚:对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有效。

2. 利水消肿: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

3. 降脂降压:海带多糖可降低胆固醇吸收。

4. 调节酸碱: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物质。

食疗应用

1. 海带排骨汤(补钙强骨方)

材料:干海带50克,猪排骨300克,姜片适量。

做法:海带泡发切块,与焯水排骨同炖1小时。

功效:补钙壮骨,适合骨质疏松人群。

2. 凉拌海带丝(降压消脂方)

材料:鲜海带丝200克,蒜末、香醋适量。

做法:海带焯水后加调料拌匀,冷藏后食用。

功效:降脂减肥,适合三高人群。

注意事项

甲亢患者慎食;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扇贝:滋阴明目的“海鲜明珠”

性味归经

甘、咸,平;归肝、肾经。

《食疗本草》记载:“扇贝,主消渴,明目,利五脏。

基本功效

1. 滋阴明目:富含牛磺酸,改善视力疲劳。

2. 调中和胃:缓解胃酸过多、胃部不适。

3. 美容养颜:促进皮肤细胞再生。

4. 增强记忆:富含锌和硒,改善认知功能。

食疗应用

1. 扇贝蒸蛋(滋阴养胃方)

材料:扇贝柱50克,鸡蛋2个,温水200ml。

做法:蛋液加水调匀,加入扇贝蒸10分钟。

功效:和胃滋阴,适合胃阴不足者。

2. 西芹炒扇贝(降压明目方)

材料:扇贝肉150克,西芹200克,胡萝卜片50克。

做法:先炒西芹胡萝卜,后加入扇贝快炒。

功效:平肝明目,适合用眼过度人群。

注意事项

痛风发作期忌食;不宜与啤酒同食。


海蜇:清热化痰的“海中药膳”

性味归经

咸,平;归肝、肺经。

《医林纂要》记载:“海蜇,补心益肺,滋阴化痰,除烦解渴。

基本功效

1. 清热化痰:对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有效。

2. 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3. 降压消肿:含类似乙酰胆碱物质,扩张血管。

4. 解酒护肝: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食疗应用

1. 老醋蜇头(开胃消食方)

材料:海蜇头200克,老陈醋30ml,黄瓜丝100克。

做法:海蜇反复浸泡去盐,与调料拌匀。

功效:开胃消食,适合食欲不振者。

2. 雪梨炖海蜇(润肺止咳方)

材料:海蜇皮10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海蜇切条与雪梨块同炖30分钟。

功效:润肺止咳,适合干咳无痰者。

注意事项

需充分浸泡去盐;脾胃虚寒者少食。

虾:补肾壮阳的“水中甘草”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肝、肾经。

《本草纲目》记载:“虾,作羹,治鳖瘕,托痘疮,下乳汁,法制壮阳道。

基本功效

1. 补肾壮阳:改善肾阳虚导致的性功能减退。

2. 通络止痛:对产后缺乳、关节疼痛有效。

3. 增强免疫:富含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

4. 促进发育:优质蛋白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食疗应用

1. 韭菜炒虾仁(温肾助阳方)

材料:鲜虾仁200克,韭菜150克,姜丝适量。

做法:先炒虾仁至变色,再加入韭菜快炒。

功效:补肾助阳,适合肾阳虚者。

2. 虾仁豆腐羹(补钙强身方)

材料:虾仁100克,内酯豆腐1盒,鸡蛋1个。

做法:豆腐切丁煮沸,加入虾仁和蛋液搅匀。

功效:补钙强身,适合孕产妇和儿童。

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者慎食;不宜与维生素C同服。

海鲜作为中医食疗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食用能起到“治未病”的养生效果。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需注意三点原则:一是辨明体质,热性体质宜选寒凉性海鲜,寒性体质宜选温热性海鲜;二是控制食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摄入海鲜280-525克;三是注重搭配,如海参与小米同煮可增强滋补效果,海带与醋同食促进钙吸收。特殊人群如孕妇、痛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性食用。掌握这些海鲜食疗智慧,让海洋馈赠更好地为健康服务。

【来源:潘毅讲堂,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潘毅】

(责任编辑:陆明)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