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维权

名表维修遭遇“低价陷阱” 江苏省江阴市消保委调解助维权

2025-08-14 15:32:17 江阴消保委

【案情简介】

沈先生于2019年购买的瑞士名表,近日因秒针每日走慢几秒,咨询品牌维修店后得知,是齿轮过干导致卡顿。因品牌维修店报价较高,他选择了某钟表维修店,以品牌店一半的价格进行擦油保养。然而半个月后,沈先生发现手表表盘起雾,在说明手表未碰水的情况下,商家进行了维修。但十天后,手表再次起雾,沈先生仔细检查发现手表密封圈外露,再次与商家沟通时,对方拒不承认存在问题,沈先生无奈向江阴市消保委澄北分会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接到投诉后,分会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核实沈先生反映的情况属实——手表表盘确有雾气,外侧皮圈存在外露问题。商家则坚持认为手表维修后交付时状态正常,起雾是沈先生自身使用导致,拒绝再次维修。 

面对双方争议,工作人员秉持公正专业态度,一方面向商家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明确经营者应承担的售后责任;另一方面耐心倾听沈先生诉求,引导其理性维权。经过多轮调解与普法教育,商家最终同意全额赔偿沈先生的损失,纠纷圆满解决,沈先生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本案例折射出第三方维修服务中“低价诱惑”与“质量短板”的典型矛盾。 沈先生因品牌维修店价格较高,选择低价第三方进行手表保养,却遭遇维修后接连出现表盘起雾、密封圈外露等问题,反映出部分低价维修点可能存在工艺不规范、售后无保障的问题——仅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却未履行合格维修义务,导致服务质量与付费预期严重不符。 

同时,商家在问题出现后拒不承认责任,也暴露出部分经营者缺乏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而消保委的介入调解,既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警示经营者:即便价格低于品牌服务,仍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服务质量负责,不能以“低价”为借口规避售后责任。对消费者而言,选择第三方服务时,需在价格与资质、口碑间做好权衡,避免因小失大。

【消费提示】

第三方维修点虽价格较低,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维修比价时易因信息不对称陷入被动。由于维修行业缺乏统一定价标准,消费者往往需耗费大量时间咨询多家机构,甚至可能因贪图低价落入“低价陷阱”。在此提醒,消费者应提升辨别能力,勿轻信小广告与口头承诺,可通过核查维修商家资质证书、查看真实用户评价等方式,筛选可靠的服务方。

(责任编辑:加贺)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