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出厂前要经过检验
在市场销售中也会随时被抽检
今天南京食药检院的专家
就带大家看看
中药检验都在忙些啥?
中药检验的依据
通常,药品说明书上会印有相关执行标准,这便是检验依据。所有药品的检验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
一般药品检验执行三类标准:
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标准;
地方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中药资源特点和用药习惯,制定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比如《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企业标准
中药生产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制定的标准,可作为企业内部检验的依据。
中药检验的主要项目
中药检验主要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1.性状
即外观上初步判断中药的真伪,主要就是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闻一闻。对于中药材或者饮片,主要看形状、色泽、表面和断面特征;量一量,主要是测量药品大小;摸一摸药品质地:软硬、坚韧、疏松、致密、黏性或粉性等;闻一闻,即闻药品气味,比如薄荷会有明显清凉的香气。
2.鉴别
某些中药外观极为相似,仅靠性状检验难以区分。中成药多为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外观上很难看出真假,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仪器和一些试验来进一步鉴别中药的真伪。
鉴别检验方法主要有:显微鉴别,即把中药材打成粉或者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比如红花在显微镜下就能看到类圆形的花粉粒、三七有很多形态各异的淀粉粒等;理化鉴别,即通过化学试验产生的现象来判断真伪,比如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等等;DNA分子鉴别,即通过分析遗传物质进行精准鉴定,如乌梢蛇、蕲蛇、川贝、石斛等。最常见的是薄层色谱鉴别,主要针对中成药。
3.检查
👉常规检查
①杂质检查:中药中可能混入的泥土、砂石和一些非药用部位等杂质需要进行检查,检测是否超过规定限量。
②水分测定:水分含量过高易导致中药发霉、虫蛀等变质现象,不同中药的水分含量限值略有不同,如党参的水分不得过16.0%。
③灰分测定:包括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通过高温灼烧以后残留物的含量来反映中药的纯净程度,如大黄的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
👉安全性检查
①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某些中药为了防虫、增白等在加工过程中会使用硫黄熏蒸,这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比如《中国药典》规定,山药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400mg/kg。
②微生物检验:通常,中成药都需做这项检验,主要看单位重量或体积中细菌的总数,包括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一些特定的致病菌,如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③农药残留量检查:主要针对中药种植、加工、储存和运输中产生的农药残留,比如《中国药典》规定人参、三七、金银花等需要检查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量。
④重金属检查:主要指的是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如《中国药典》规定甘草、人参、虫草需做重金属检查。
⑤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检查:比如大枣、土鳖虫、蜈蚣等需要检查黄曲霉素含量。
⑥一些特殊成分的检查:比如有毒的马兜铃酸、涉及中药材伪品混用的一些特异性成分。
⑦其他:涉及中药掺伪、染色、增重等的检查。
👉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即借助仪器分析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和一些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通常先取一部分药品粉碎、过筛,之后使用适当的溶剂,借助仪器提取出来,最后根据待测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测定,再计算出待测成分的含量,跟标准规定的限值对比,最后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消费者购买药品时,应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如合法资质的药店、医院药房或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朋友圈、微信群买药风险较大,不建议选购。(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