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河北省定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提示:警惕保健概念会销陷阱,守护健康与财产安全

2025-05-22 15:02: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以“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名义,通过会议营销(简称“会销”)形式向老年朋友推销保健品、家用电器、厨具等,利用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等手段诱导消费,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远离消费陷阱,河北省定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提示: 

认清常见套路,谨防上当受骗

1.“免费”诱惑:以赠送鸡蛋、米面油或“免费体检”为诱饵,吸引您参加活动,后续通过“亲情牌”“专家牌”推销高价产品。 

2.虚假宣传:宣称普通保健品能治疗某种疾病或“包治百病”“根治癌症”等,甚至虚构“权威机构认证”,利用假病例、假实验误导消费。他们根据所推销产品的特点,截取相关的医学资料进行病情剖析,但不作任何产品宣传,目的是引起老年人迫切想知道如何治疗的期待。接下来会租赁一些场所,邀请所谓的名医教授开讲或播放宣传片,给老年人造成一个久病逢良医的错觉。最后当气氛营造到一定程度后,便以“叔叔阿姨,我们就像您的孩子一样关心您!”等亲情言语,或给予最为放心的售后保障承诺等猛打感情牌,想方设法地让老年消费者购买。还有宣称普通日用厨具、家用电器通过使用有保健和治疗作用,欺骗消费者。不法商家组织引流以“免费体验”为噱头,邀请老年人到店试用所谓的理疗仪器,随后以“疏通经络”“包治百病”等话术诱导高价购买。这些仪器大多没有医疗资质,只是普通的家用电器,甚至可能因使用不当危害健康。当商家宣称“今日特惠,错过不再有”,或要求您预付定金、参与“团购”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切勿因“人情压力”或“限时优惠”冲动消费。

3.饥饿营销:制造“限时抢购”“名额紧缺”的紧张氛围,诱导您冲动下单。 

4.躲避监管:常选择清晨、晚间在酒店、出租场地等隐蔽场所开展活动,避开执法人员检查。 

科学理性消费,牢记“三不原则”

1.不轻信“神奇疗效”: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任何宣称“可以治病”“治愈率”的保健品广告均为虚假宣传。 

2.不贪图小便宜: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警惕“免费”背后的高额消费陷阱。 

3.不匆忙做决定:购买前多与家人沟通,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产品资质(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若您已购买相关产品或权益受损,请务必: 

1.保留好付款凭证、宣传单页、产品包装等证据; 

2.拨打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12315”进行反映。 

温馨提醒 

1.购买保健品请选择正规药店、商场,认准“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专用标识)。 

2.国家规定保健食品不得宣称治疗功能,若发现相关行为,请立即举报。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您享有7日无理由退货的权利(特殊商品除外)。 

 (供稿:河北省定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