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弹出“日入百元”的兼职广告时,您是否心动过?但是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
某高校学生小周在群聊中看到“学长”推荐的兼职信息后,按要求上传了身份证并进行人脸识别,随后“注册成功”。然而,当他毕业求职时却遭到多家企业拒绝。
原来,他的身份信息已被冒用,在全国注册了51家公司导致信用受损,其代价远非几百元兼职费能弥补。
这些看似轻松的“刷单”“信息录入”兼职可能让您沦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您
1.严守信息底线
身份证原件不外借,复印件标注“仅限XX用途”。非政府、银行等正规场景拒绝手持身份证拍摄,人脸识别前核实平台资质,警惕非官方应用程序。
2.规范兼职行为
凡涉及需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人脸信息的兼职,应立即终止。不将手机交予他人操作,不安装来源不明的“认证软件”,对“代操作”“走账过流水”等异常要求坚决拒绝。
3.定期自查信息
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实时查询名下企业,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核验任职记录,发现“被法人”,速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报警。
警告不法分子
依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法》《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等规定,对提交虚假材料注册的企业或申请人,最高可以处以10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分享这份个人信息安全指南
别让青春为骗子“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