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12月29日,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食品监督抽检质量通告(2016年第15期 总第22期)称,2016年11月份,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禅城、南海、高明、三水辖区内组织开展了日常食品监督抽检以及对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食品的专项抽检,共抽检25大类食品493批次,其中内在质量不合格4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发现率为0.81%。
本次抽检具体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蜂产品,餐饮食品及餐饮具,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合。
其中,抽检饮料样品62批次, 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和标签。标称佛山市南海区金海燕滋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金海燕凉茶凉茶饮料(310mL/罐2016-09-26)样品标签项目不合格,标称佛山至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椰子汁果汁饮料(1.25L/瓶×6瓶/箱2016-05-16)样品标签项目不合格,标称佛山市南海松岗津诚饮料厂生产的1批次趣味多叻牛无糖果味型饮料(260mL/瓶2016-09-05)样品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
佛山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及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
相关链接
饮料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本次抽检的饮料主要包括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其他饮料和饮用水。
抽检依据是GB/T 31121-2014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GB 19297-2003 《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T 31326-2014 《植物饮料》、QB/T 2300-2006 《植物蛋白饮料 椰子汁及复原椰子汁》、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GB/T 21733-2008 《茶饮料》、GB/T 10792-2008 《碳酸饮料(汽水)》、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等标准。
1.生产环节果蔬汁饮料抽检项目按产品执行标准进行全项目检验,共抽检2批次产品。
2.生产环节碳酸饮料抽检项目按产品执行标准进行全项目检验,共抽检2批次产品。
3.生产环节蛋白饮料抽检项目按产品执行标准进行全项目检验,共抽检1批次产品。
4.生产环节茶饮料抽检项目按产品执行标准进行全项目检验,共抽检4批次产品。
5.生产环节其他饮料抽检项目按产品执行标准进行全项目检验,共抽检11批次产品。
6.生产环节饮用水抽检项目包括色度、浑浊度、偏硅酸、耗氧量、四氯化碳、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铜绿假单胞菌等指标,共抽检6批次产品。
7.流通环节饮用水抽检项目包括色度、浑浊度、偏硅酸、耗氧量、四氯化碳、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铜绿假单胞菌等指标,共抽检36批次产品。
共抽检饮料样品62批次, 其中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和标签。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见附表。
不合格产品信息
序号 | 样品名称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 | 不合格项目 | 检验结果 | 标准值 | 不合格原因分析 |
1 | 凉茶饮料 | 佛山市南海区金海燕滋补食品有限公司 |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黄洞村黄洞大道旁 | 佛山市南海区金海燕滋补食品有限公司 |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黄洞村 | 310mL/罐 | 金海燕凉茶 | 2016-09-26 | 标签 | ①配料(茅根)标注不规范;②未标注配料具体名称(金银花等提取物) | 应符合Q/JHY 0011S-2015中8.2要求 | 生产企业对标签标注缺乏足够的重视,未深入理解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 |
2 | 椰子汁果汁饮料 | 佛山至顺食品有限公司 |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石湖洲工业区C2区工业厂房B | 佛山至顺食品有限公司 |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石湖洲工业区C2区工业厂房B | 1.25L/瓶×6瓶/箱 | ------ | 2016-05-16 | 标签 | 未标示所添加的椰纤果果肉的含量 | 应符合GB/T 31121-2014中8.1要求 | 生产企业对标签标注缺乏足够的重视,未深入理解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 |
3 | 叻牛无糖果味型饮料 | 佛山市南海区松岗津城饮料厂 |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松岗显岗潭头工业区 | 佛山市南海松岗津诚饮料厂 |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松岗显纲谭头工业区 | 260mL/瓶 | 趣味多 | 2016-09-05 | 菌落总数 | 430,490,360,630,330 | c=2,m=100,M=10000 | ①部分企业对车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重视不够,企业整体卫生状况较差,工人卫生意识薄弱;②原辅料卫生质量控制不严、生产设备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包装材料消毒不彻底等;③未进行有效的出厂质量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