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食药监局官网获悉,2015年11月份全区共抽检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饮料、调味品、酒类、焙烤食品、薯类及膨化食品、糖果及可可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蜂产品、冷冻饮品、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19类2051批次食品样品,其中检验合格的样品1957批次,不合格样品94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5.42%。
在19类食品样品中,抽检结果全部合格的有5类,抽检情况为:肉及肉制品抽检154批次、蛋及蛋制品抽检34批次、酒类抽检159批次、乳制品抽检141批次、特殊膳食食品抽检109批次。抽检结果不合格的有14类,抽检情况为:粮食及粮食制品抽检211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98.10%;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抽检169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为97.04%;蔬菜及其制品抽检133批次,不合格25批次,合格率81.20%;水果及其制品抽检101批次,不合格15批次,合格率85.15%;水产及水产制品抽检146批次,不合格10批次,合格率93.15%;饮料抽检201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为98.51%;调味品抽检110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96.36%;焙烤食品抽检71批次,不合格12批次,合格率83.10%;薯类及膨化食品抽检14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2.86%;糖果及可可制品抽检103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4.17%;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抽检37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7.30%;豆类及其制品抽检78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8.72%;蜂产品抽检74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7.30%;冷冻饮品抽检6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16.67%。
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40.43%。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防止变质、改善感官、保持营养、方便加工等作用,超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添加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食品中添加剂超标多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改善产品口感或延长产品保存期,未按GB2760中规定的添加剂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使用而导致。
二是非食用物质,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29.79%。吊白块、甲醛、硼酸与硼砂等非食用物质具有改善产品外观、口感、防腐等作用,不法商贩添加非食用物质主要为了改善产品性状、防腐抑菌以及掺假等。
三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21.28%。一般微生物超标可能由于少数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此外,有5批次样品检出禁用兽药,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5.32%;有5批次样品检出真菌毒素,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5.32%;有3批次样品检出致病微生物,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3.19%;1批次样品检出金属等元素污染物,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1.05%;1批次样品品质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1.05%。
针对以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广西壮族自治区食药监局已组织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查处,并责令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同时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查找问题原因并进行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