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项举措释放五大改革红利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解读2020版汽车CCC认证实施规则
□ 本报记者 丁 莹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CNCA-C11-01:2020,以下简称2020版实施规则)。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对2020版实施规则进行解读时表示,该规则旨在通过完善认证制度、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提升产品质量的方式,优化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助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服务汽车强国建设。具体而言,该规则的实施释放五大改革红利。
一是便捷认证实施和结果采信,降低汽车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的前提下,2020版实施规则通过直接减少认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措施,进一步降低汽车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具体来讲,对持有效CCC证书的汽车制造商,在设立新厂或搬迁时,可以先颁发新的CCC证书,在获证后3个月内完成工厂检查即可。这将为车企快速实现产能扩增与转移、实现产品认证过程与产品设计过程同时进行、提前最终认证完成时间节点提供极大的便利。2020版实施规则增加按照产品系列发证的方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从而实现汽车CCC证书划分最大限度粗化,将大幅压减现有的3万余张汽车CCC证书。此外,将目前认证申报参数压减40%。
二是厘清各方质量责任边界,保障汽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0版实施规则更清晰界定了政府的监管责任,将促进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完善,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
凸显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汽车检测中的部分型试验项目增加企业自我承诺方式。同时,将目前认证参数按照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参数由企业自主管理,在工厂跟踪检查前备案即可。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指定认证机构对证书的主体责任。认证机构可以在评估认证委托人能力及认证产品整体风险的前提下,在相关流程和环节上,根据要求选择具体的实施方式。同时,明确认证机构按照企业分类管理原则细化获证后监督要求,并通过加严获证后抽样检测等方式,强化风险管理,确保认证有效性。
三是对新材料新技术包容审慎,设立绿色通道鼓励技术创新。
顺应汽车行业技术动态和法规标准发展趋势,2020版实施规则针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车型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设立获证绿色通道,在满足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下,如无法利用现有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检测,可由认证机构通过评估后直接发证,鼓励并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
四是深化管理制度衔接,提升CCC认证制度友好性。
2020版实施规则充分体现CCC认证“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宗旨,深化部际合作,将公安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参数要求纳入一致性证书管理,便利车辆登记注册;细化车型统计方式,便利获证企业取得商务部门“汽车和摩托车出口资质审批”资质;并在制度设计上,优化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产品检查的制度接口,将公安部门通报的信息纳入产品质量信息,促进监督结果共用与信息共享。
五是推动认证制度国际接轨,支持汽车产业“走出去”。
2020版实施规则吸收国际优良的汽车认证实践经验,使我国汽车认证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国际化,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国际互认基础,支持我国汽车产业更轻松“走出去”。2020版实施规则明确认证机构需按照《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颁发电子版CCC证书。此项措施方便企业在执法检查、进口核验等环节快速提供有效证书,优化了认证服务,也是认证国际化实操层面的典型措施。
《中国质量报》